摘要:篮球运动其独特的趣味性、竞技性、锻炼性和教育功能正逐渐被赋予更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体育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弱化了学生篮球运动的参与性,降低了篮球教学的课堂效率,让篮球教学并未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中职院校的篮球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本文针对目前中职篮球的教学现状展开论述,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以问卷的形式,对中职学生进行调查,并以此提出可行性的应对措施。希望文本对相关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院校;篮球教学;现状问题;学生调查;应对措施
中职院校的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型人才,也是企业建设的重要中坚力量,他们的身体健康是其至关重要因素。提高中职院校学生身体健康的方式有很多种,最为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参加体育锻炼。而篮球运动是中职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锻炼方式,在中职院校开展篮球教学活动,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还能够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同时,建设良好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还有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运动意识,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体育教学理念,也对学生将来工作与学习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一、中职篮球目前的教学现状问题
在中职院校的操场上,经常会看到一群群在篮球场挥汗奔跑的学生,他们运用着简单的篮球战术,呼喊着同伴传球,一些高难度动作的进球后,更会引起周围观看学生的阵阵喝彩。然而在实际篮球教学中,学生的篮球兴致却显得没那么高涨,一个个无精打采,对于篮球的教学内容也是敷衍了事。由此可见,目前中职院校的篮球教学的经验与方法,都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篮球”的需求。
(一)迂腐老套的教学模式从一而终
教师的篮球教学模式,是其体育教学观念、教育目标、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总称,是其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总体现。“生本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篮球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接受”方式,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其教学模式更能满足学生对于“篮球”的需求。然而中职院校的篮球教学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授课,老套的教学模式从一而终,这对现如今的中职院校学生很难起到篮球教育的作用。体育教师更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以“教”为主,“学”为次,这样的篮球教学更多的是“强制的要求与被动的接纳”,只有在自由活动时间,学生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来进行篮球运动。在这样的教学观念下,篮球教学效果自然很差。
(二)缺乏趣味的教学内容贯穿课堂
对于篮球这项运动而言,中职学生都有着很高的热情,这是因为篮球运动有着独特的趣味性与竞技性。学生在进行篮球运动时,他们会获得更多的欢乐。而中职体育教师,会从更为专业的篮球竞技角度出发,这也让他们在制定篮球教育目标时,会以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注重球理知识、篮球技术,对于篮球的娱乐作用有所忽视。篮球教学课堂结构,大多是机械的重复的运球投篮等基础动作,没有任何的改进与创新,让学生在大量的运动中,熟悉球感,提升水平。这样的方式也改变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其表现兴趣大大降低,一些学生还会伴有厌烦情绪。这样的篮球教学并没有发挥篮球运动的育人作用,反而产生了诸多的不利因素。
(三)考核评价的内容方式单一片面
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内容上注重于篮球的技术训练,这也让中职院校篮球教学的考核内容,多以篮球技术与篮球运动能力来作为测评标准。如,投篮规定学生投进一定的数量才算合格;运球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单一片面的篮球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会让一部分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畏惧,如先天性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和大多数的女生,他们学习篮球也大多是为了“合格”而练习,这也让篮球教学就不再具备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树立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作用。
二、对学生“篮球”认知的调查分析
学生作为中职篮球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对其“篮球”认知调查分析,才能让中职篮球教学更好地结合学生对“篮球”的实际需求,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更加突入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生本教育”理念,以此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实现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养成。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将1000份问卷随机发放给中职学生,并对问卷进行回收、整理,从学生的角度重新来看中职篮球教学,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以期改善目前中职篮球教学模式,让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虽然本次调查仅以本院的学生作为目标,广度不够,调查的结论在深度上,也就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以点看面”,“从局部看整体”,这对于中职院校篮球教学的改进与完善,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大致分为三个方向。其一,学生篮球运动的兴趣状况。其二,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其三,调查学生对中职院校篮球文化氛围的感感觉。
1.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状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大多中职院校把篮球运动当作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篮球运动兴趣的调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虽然学生在篮球场挥汗奔跑的场景,也能体现学生对篮球的喜爱,但这只是一种现象表征,缺少数据的支持。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的情况统计(如表1)
.png)
调查结果显现,不喜欢篮球运动的仅有48人,占比不足5%,篮球运动在中职院校中具有非常好的兴趣基础,这对于篮球教学的发展与育人功能的发挥,都有着很好的积极促进作用。
2.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
动机,是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进行篮球运动的内部动力,是学生体验篮球运动的迫切需要,更是树立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教师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就能在篮球教学中投其所好,满足学生对篮球运动的需求,让学生学习篮球的“主动性”得到更好地发挥,让篮球教学更具质量。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动机统计(如表2)
表2 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统计表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篮球技术”选项的学生不足50人,更多的是以“趣味性”的方式喜欢篮球运动。这也预示着目前“技术型”篮球教学模式必须要有所改变,多发挥篮球的娱乐功能,增加篮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
3.学生对中职院校篮球文化氛围的感觉
中职院校的篮球文化,是每个学校在开展篮球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它对中职学院的篮球运动具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它往往以潜在的篮球运动意识存在,在心理和情感上给予中职学院学生以感染和影响,并作用于学生的篮球认知与篮球行为。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为积极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之中,也对中职篮球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对中职院校篮球文化氛围的感觉统计(如表3)。
.png)
调查结果显现,70%以上的学生对本学院的篮球文化氛围感觉一般。回答非常好的学生占比将近20%,但大多是班级、学校的主力篮球选手,他们参与大多数的篮球活动,能够体验篮球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感。由此可见,我院的篮球文化建设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中职院校开展的篮球活动,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参与,不具备普适性,作为傍观者的他们,并未从篮球活动中获得快乐。因此,中职院校篮球文化的建设,必须要开展多样的篮球活动,增加学生参与的基数,让其具有普适性。
三、中职院校篮球教学的应对措施
针对于前文的分析,中职篮球教学若想得到改进与完善,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高涨的篮球兴趣为基础,以学生的篮球动机为依据,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同也要开展更多元的篮球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基数,以此来构建更为浓郁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让“篮球”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一)改进教学模式是首要前提
教学模式的改进最重要的就是教师教学观念地更新,不仅注重篮球技术的教学,也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与篮球动机,处理好篮球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要我学”向“我要学”进行转变。例如:教师在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篮球教学,制定一个练习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练习或组队合作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中进行观察,并对学生动作、方法等不合理的情况进行引导与指导。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错误,给予示范性指导,这样的篮球教学既能响应“生本教育”理念,突出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能根据学生篮球技术的不足,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篮球技术教学。
(二)篮球教学内容要具趣味性
学生玩篮球,更多的是出于篮球运动的“趣味性”与“竞技性”,学生在运动中,能够享受篮球所带来的乐趣。在调查中,也能够看学生对于篮球运动有着非常好的兴趣基础。因此,教师在篮球教学中,要让篮球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再度扩大篮球带给学生的欢乐。例如:投篮练习较为枯燥,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增加球感。教师在投篮教学中,把投篮与游戏相结合,让其更具趣味性。如,开展“投篮接力”活动,3至5名学生一组,一名学生站在罚球线接该组其它成员的传球进行投篮,其它成员站在三分线外进行传球。五球算一组,在轮换其它成员在罚球线进行投篮,直到所有成员都完成五个投篮。看哪组进球数量多,速度快。输的小组进行响应的惩罚,如跑步、俯卧撑等。这样的趣味教学内容,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投篮技术,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促进了篮球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考核评价方式要更多元化
考核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其内容标准的制定,直接影响中职学生篮球的练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对考试评价的内容做到缜密而细致,少制定一些定量评价,多一些参与过程性的评价,以多元、合理、公平、公开的方式展现出来。如,考核内容标准难度要适中,不能太难,以免给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对篮球教学产生畏惧;不能太容易,学生不用练习就能轻松及格,没有压力的篮球教学,也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校园篮球活动要多样开展
体育教师在中职院校中开展篮球活动,是建设校园篮球文化的最好方式。在以往的篮球活动中,不管是校内开展的班与班之间,还是市内开展的校与校之间的篮球活动,都是以5V5正式篮球比赛方式进行。而参加篮球比赛的学生,都是篮球技术特别出众的极少数人,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参与其中。这样的篮球活动也就不具备普适性,不利于校内篮球文化的建设。同时,篮球教学是学生学习篮球知识、练习篮球技术的场所,而篮球活动就是学生实践篮球知识,展现篮球技术的地方。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有利于篮球教学的发展。例如:中职院校除了开展以往的正式篮球比赛外,还可以开展“3V3半场对抗赛”、“投篮大挑战”、“运球技巧大比拼”等多种多样的篮球活动,让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展现自己的篮球才能,体验篮球所带来的快乐。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生本教育”理念的深化发展,中职篮球教学的问题也随之而出。作为中职学院的一线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精神,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模式,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对于考核评价也要及时做出调整。同时,更要注重校园篮球文化的建设,开展多样的篮球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基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篮球”的体育教育作用,才会让篮球教学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荣. 我国中职院校篮球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探析[J]. 时代教育, 2015, 000(020):144-144.
[2] 黄敬聪. 中职篮球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方法初探[C]// "决策论坛——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 2017.
[3] 谢军. 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篮球教学现状与解决对策[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
[4] 李敬泉. 当前中职学校篮球教学考核评价的改进与设计[J]. 赤子, 2019, 000(018):79,81.
[5] 夏桂红, 钟丹. 浅议改善中职篮球基本动作教学的创新教学方[J]. 体育世界旬刊, 2013(0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