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丁琳琳
[导读] 体态律动的运用,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不仅能让学生明白音乐的乐趣,并产生更强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对音乐的良好认知,进而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心智不断发育的阶段,新课标理念要求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合理运用体态律动让学生更好的融入音乐教学,而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的灌输,这一点对于音乐教育尤为重要,因为音乐自身就具有艺术性与美学,体态律动的运用,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不仅能让学生明白音乐的乐趣,并产生更强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对音乐的良好认知,进而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体态律动;运用
引言:
新课标理念非常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教师教导的音乐知识无法深入理解,如果硬要灌输音乐知识,只会适得其反,体态律动的运用,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能,提高创造力,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快速发散,并且让学生的节奏感有效提升,对音乐教学有较强推动作用。
一、体态律动的应用优势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打好音乐基础的阶段,要让学生乐在其中,才能更好的融入音乐教学,“态度”与“能力”两方面都需要提升,而体态律动的运用对两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使用体态律动势在必行。
(一)运用体态律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音乐课程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如果再加上体态律动,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拘无束,思维能因此最大程度发散,学生根据自己对某一音乐的感知,将音乐中的旋律以体态律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课堂氛围更优,学生学习兴趣更强。
(二)运用体态律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学习能力
音乐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律动性,小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不强,通常会出现思维跟不上的现象,难以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只能降低学习目标,而体态律动的运用,能帮助学生找到音乐中的节奏感,体态律动就好比英语学习中的单词音标,能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把音乐中的升调降调、抑扬顿挫等用体态律动表现出来,慢慢的,学生的节奏感就会自然而然培养出来。
(三)体态律动能加强师生沟通,丰富教学形式
学生对于老师有天然的畏惧心理,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不足,教师就开始敷衍了事,讲台上只是传授乏味的乐理知识,偶尔会播放歌曲,但却没有将体态律动加入进来,使得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如果能良好的运用体态律动,学生的学习压力进一步减小,与教师的沟通必定能更丰富更有效。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运用,可以简单根据教学进程来说明,总结归纳有“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反馈鼓励——培养习惯”四点
(一)激发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目的性的将学习内容趣味化,减少课堂教学的约束,自然而然的,学生的学习压力会变小,轻松的氛围就会传播扩散开来。同时,也要求教师改变自身以往严肃的教学面孔,注意个人风度,多与学生互动沟通,学生的兴趣与体态律动是相辅相成的,两者能互相促进。
(二)教师引导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把体态律动运用进来,极大的丰富课堂形式,例如,将儿歌引入课堂,像是“丢手绢”、“跳格子”等,自然带有一点体态律动,让学生边唱边跳边玩,再例如,教师让学生自发根据感知将歌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能学生的表现是相对简单的,但长久发展下去,一定会越来越优秀,比如说学生听《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双手会做出划桨的动作,听到水流声,身体会跟着摆动,好像在水中漂浮。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相应的曲目,将音乐的内涵用外在形式表达出来,在升调的时候让学生起跳一下,在降调的时候让学生蹲下,最大程度调动学生能动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潜能,同时,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音视频的播放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学生的手脚在刺激中会情不自禁的摆动,这就是体态律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对体态律动的运用越来越熟悉,运用会更多更好。
(三)反馈鼓励[2]
反馈是一个教学阶段的终点,优秀的反馈与鼓励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出良好的习惯,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唱多跳,激励其表现欲望,让学生对待音乐永远是一个饱满且热情的状态,对学生的体态律动行为,教师要大加赞赏,提出表扬。
(四)培养习惯
在优秀的体态律动的帮助下,学生能更好的学习音乐,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规律,对音乐的种类、音色、升降调、表现形式做一个系统的概括,让学生养成自己的音乐框架,有了这个音乐基础框架,学生的学习会更加轻松,习惯的养成也会变得简单。
三、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阶段,最主要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用音乐的有趣性吸引学生,并因此养成良好的运用习惯,而体态律动在其中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营造更轻松的学习氛围,运用更新颖的学习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合理引导学生体态律动,久而久之,一定会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杨.论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运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5):329-329.
[2]王菡菁.跟着音乐动起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体态律动的运用[J].考试:教研版,2013(4):229-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