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陈俊军
[导读] 音乐是小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对小学生情操和艺术素养具有较大的影响。
        摘要 音乐是小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对小学生情操和艺术素养具有较大的影响。小学音乐教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调整教学方式逐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律动的认知,以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音乐知识与相关技巧。笔者基于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分析声势训练就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并讨论如何将声势训练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达到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目标。
关键词:声势训练;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声势训练,是音乐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措施,这种教学措施能更加直接地表达音乐律动,便于学生快速地掌握音乐知识,对小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具有较强的助推作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声势训练,可有效地促进和引领学生认识音乐律动,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将思想与动作融合,达到增强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目的,加快音乐教学进程以及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1小学音乐教学中声势训练的应用价值 
所谓声势训练,指的是指导学生开展能发出声响的人体动作训练,像是拍拍手、抬腿踢等。这种训练,将动作与音乐结合起来,学生在肢体动作中有效地感受节奏,基于教师的指令做出各种动作,通过自身的动作掌握音乐韵律,深化学生对音乐内涵的认识。声势训练是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演变而来,其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因为具有实现动作、演奏与节奏控制融合的优势,丰富了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与形式。且通过肢体动作学习音乐,有效地降低了音乐学习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毕竟是感受自身所发出的节奏,对比外界的声响,学生的体验更为丰富,更容易感知音乐的内涵。
所以,将声势训练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以下优势:
(1)提高学生的听音识别能力。声势训练过程中,学生会依据教师的指令做出各种发出声响的动作,亦或是直接跟着节拍走,持续性地音乐动作训练学生更容易掌握音节的发出方式,了解不同音律的节奏与发音方式,对各种声音的识别能力和熟悉度也会随之上升。
(2)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比对传统的板书或是多媒体教学,声势训练这种身体力行的学习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声势训练的重点,在于强化学生对音乐韵律、节奏的感知,训练过程中学生更乐于接受知识、接触周边的事物,对教学内容与环境的印象更深。
2鼓励学生声乐创作,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声势训练除却动作训练以外,还要进行声乐创造,这是声势训练的必要环节。教师借助声势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就要在完成动作训练之后,加强对音乐节奏的把控。换言之,声势训练不仅要模仿节奏,还要在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后,创作新的节奏,以此展现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声乐创作,一教师不能过于干涉,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其多列”教学中,由于音乐时间较短,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短时间内掌握音乐节奏,经过几遍的练习就能将音乐节奏范例展现出来。完成范例学习后,教师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声乐创作表演,既可以是对熟悉的音乐节奏改编,也可以是自己创作新的节奏,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辅助,但不影响学生自主创作。
二是不能局限创作内容,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例如,在儿歌《幸福拍手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创作方向,在完成节奏的模仿和再现后,教师可以自己先演示,根据歌词进行随着节奏摆动,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脸”,随着节奏拍拍脸。这种表演比较简单,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启示。毕竟声乐创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短短的上课时间内,学生想要完成节奏的改编或是声乐节奏的再创都比较困难,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最好是不要干涉学生的创作内容,确保学生能依据自己的想法、对音乐内涵的感知,发挥音乐想象力进行节奏创作。
3灵活检测声势训练成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式
声势训练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也要随着学生学习成果反馈逐步调整,才能适应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运用声势训练法时,应根据学生课后训练反馈逐步改进,基于学生的反馈信息,修正教学方法。换言之,小学音乐教学中声势训练的运用,要基于学生的课堂收获,设计下一阶段的教学方案与计划,以灵活地开展音乐教学,实现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目标。为了灵活地检测声势训练成果,一方面要结合课堂上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音乐学习进度,从学生音乐学习效果入手,对小学音乐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地评价。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课堂知识点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调查学生创作困难的原因,整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及反馈信息,改进音乐教学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学到知识。这样一来,小学音乐教学及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用声势训练和生本教育理念取缔了听唱教学的单调模式,增强学生对课堂音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达到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运用声势训练,在于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与认识。为发挥声势训练的优势,小学音乐教师应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不限制学生的音乐节奏创作,实现学生思维与动作的统一,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参考文献:
[1]谢红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唱歌——试析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论坛,2019(11):66-68.
[2]王成波.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3):63-64.
[3]谭乐宁.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