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流程对降低急诊胸痛患者救治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5月9期   作者:赵莹
[导读] 研究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对降低急诊胸痛患者救治时间及不良事件的效果


赵莹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对降低急诊胸痛患者救治时间及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择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56例急诊胸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辅助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急诊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救治时间明显更短,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且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中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病程,同时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施行。
【关键词】急诊;胸痛;护理;不良事件;救治时间;效果;疗效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心脑血管功能相关疾病较多,所以急性胸痛多发于老年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疾病的发病率有低龄化趋势。临床急诊护理流程中尽快帮助急诊胸痛患者确诊病情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是实施有效救治、恢复患者的心肌功能的首要目的和现实需要[1],为了能够达到最终良好的治疗效果。我院急诊科通过选择56例胸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研究分析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该疾病患者抢救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56例急诊胸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28例。对照组胸痛患者中有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4.21±1.28)岁;实验组胸痛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3.27±1.29)岁。纳入标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研究且配合。排除标准:抢救无效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具有可对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辅助护理流程,实验组患者在急诊护理中优化了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如下: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急诊工作模式,安排不同专业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在接到患者急救电话开始,及时确认统计患者信息并赶往现场,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患者上车后通过疾病初步诊断与专门科室的医生联系,做好入院后的相关手术、抢救、治疗措施等,缩短患者病情被的耽误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建立急诊问答平台,及时在线上也能解决患者的问题,并制定投诉机制,了解患者具体的诉求,不断改进急诊护理工作。其中:医护人员接到急诊电话后,5min内立即安排救护车和专业医护人员出诊;在急救车到达之前密切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家属正确的急救措施;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应该采取适当的抢救方式,同时使用急救车内的检测仪器,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检测,并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动脉输液治疗及吸氧护理;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进行持续检测,观察患者状态和病情发展,适当调整急救方法;同时立马通知院内医护人员做好急诊抢救及手术的充分准备。对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在进入抢救室后,使其立马卧床休息并进行心电图及血常规、心肌功能检测,并给予氧气呼吸机帮助;对观察患者表面体征及询问病史的同时,对其进行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检测,并有效确诊。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和甲亢教育;仔细做好病历相关记录[2]。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得出,其中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指标,以治疗有效率进行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计算,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救治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为(16.53±2.54)min,抢救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71%(10/28);实验组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为(12.24±2.51)min,抢救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7%(1/28)。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相比较,实验组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明显更短,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患者急诊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67.86%,实验组患者急诊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2.86%,实验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见表1。


3 讨论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推广应用,是目前医院各个科室开展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急诊科由于其处于医疗最前线,患者数量尤其庞大、且发病往往较急、病情发展速度快,且疾病类型各不相同、诊断难大。急性胸痛危险性极高,因此在患者发病后立刻进行有效救助,可为后期的治疗提供相对稳定的基础,并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救治的时间更短,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中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病程,同时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月芳,顾莹,周芳芳, 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的疗效评价[J].特别健康,2020,(13):195-196.
[2]蒋云秋.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健康必读,2020,(4):178.
[3]黄兆敏.浅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3):3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