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中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5月9期   作者:严延英
[导读] 探讨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卒中护理中的作用

严延英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南宁53530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卒中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各41例。研究组行康复护理,参照组行常规护理。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80.49%)高9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参考组FMA、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12.19±5.02)分、(36.69±11.71)分,研究组FMA、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12.21±4.96)分、(36.88±11.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参照组的FMA评分为(16.94±9.17)分,Barthel指数为(50.24±11.42)分,研究组的FMA评分为(26.83±7.82)分,Barthel指数为(69.82±11.82)分。护理前研究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是有效的,有助于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中风;康复护理;神经学部门;生活质量;肢体功能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见。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病情变化快、康复缓慢等,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医疗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卒中的治疗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会留下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会给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相关数据显示,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可以逐渐恢复[1]肢体功能,也可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本院神经内科接收的82例脑卒中患者,遵从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1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85±5.72)岁;病程3 h~4年,平均病程(1.26±0.92)年;脑梗死29例,脑出血12例。参照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2.90±6.04)岁;病程4 h~3年,平均病程(1.14±0.72)年;脑梗死30例,脑出血11例。所选患者均经磁共振成像(MRI)或颅脑CT确诊,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严重脏器病变及无法配合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按照神经内科制定的护理流程开展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做好病房清洁卫生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物品整洁干净、提供给患者一定的心理疏导、按时为患者翻身、维持其呼吸道畅通。
1.2.2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2.1心理康复护理患者临床表现一般为失语、偏瘫和神经功能缺损等,患者因受疾病的打击,极易形成负面情绪,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需同患者密切沟通,将疾病基本情况、治疗效果等告知患者,使患者恐惧、担忧等心理及时消除,提高康复信心,主动配合完成各项治疗与护理操作。护理人员要与患者构建和谐及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尽量满足,聆听患者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帮助患者排忧解难,使患者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进而早日痊愈。


1.2.2.2疾病康复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疾病知识宣教,如疾病形成原因、日常注意事项、治疗原理与护理要点等,使患者能对自身所患疾病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提高对疾病的关注度,重视疾病的治疗过程;教会患者一定的护理技能,如穿衣、进食等,使之学会自我管理,在避免患者丧失生活能力的同时逐渐恢复其对生活的信心。
1.2.2.3并发症护理由于脑卒中恢复进程慢,发病时易出现并发症,因此临床护理人员需预先制定出并发症预防措施。①维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帮助患者及时吸痰,避免呼吸道受阻,引起窒息;②关注导尿管畅通情况,每天对尿液的颜色与尿量进行观察;③将患者的下肢抬高,指导患者开展适当的被动或主动运动,避免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④帮助患者勤翻身,以预防压疮。
1.2.2.4肢体康复护理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对患者开展肢体运动康复护理意义重大,其不仅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还可促进康复。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选取被动体位与功能位,按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及方向开展被动运动,对患者的患肢进行适当按摩,3次/d,30 min/次;嘱患者主动开展日常训练,病发4 d后指导其开展康复训练,主要训练其肢体活动功能,活动肌肉及关节,由卧位到坐位,由站立到行走,并学会在床上翻身。定期测量患者血压,若血压较高,需采取降压干预。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2]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以此判定临床疗效:NIHSS评分减少91%~100%且病残程度为0级表示痊愈;NIHSS评分减少46%~90%且病残程度为Ⅰ~Ⅲ级表示显效;NIHSS评分减少18%~45%表示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或恶化表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参考FMA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并作比較,评分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③根据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作比较,评分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属于神经内科疾病,由于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不仅会危害患者的生理健康,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医护人员需提高重视。调查获悉,康复护理运用在脑卒中患者中不仅能重构大脑皮层环路[3-6],还可逐渐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运用于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效果确切,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还可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博.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4):216-217.
【2】忻燕.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脑卒中康复认知现状调查与培训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5):18-19.
【3】何东松.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01):84-85.
【4】王俊霞.关于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初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5):187-188.
【5】杨丽梅,吴红恩.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体会[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2):291.
【6】孙慧玉.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4):218-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