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5月9期   作者:粟丽雷 高彬
[导读] 分析慢性特发性荨麻疹采用依巴斯汀治疗的临床疗效。


粟丽雷 高彬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特发性荨麻疹采用依巴斯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9年3月~2020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该时间段中于我院选取10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多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对照组行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行依巴斯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行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行依巴斯汀治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P<0.05)。治疗后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嗜睡的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头晕或头痛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显著,极具安全性,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康复,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依巴斯汀;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性
 荨麻疹属于过敏性疾病之一,可在因素的作用下诱发产生,难以找到确切治病原因,易反复发作,若反复发作时间较长,则将其称之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1]。由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致病原因不明确,所以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有研究指出,依巴斯汀能够有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2]。本研究于2019年3月~2020年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多为研究对象,则深入分析了依巴斯汀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3月~2020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该时间段中于我院选取10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6、24例,年龄12~60岁、平均年龄(32.86±2.11)岁,病程介于4周~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1±2.21)年;观察组患者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7、23例,年龄13~63岁、平均年龄(32.91±1.82)岁,病程介于5周~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33±2.35)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以及病程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氯雷他定片(生产厂商: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80105)治疗,用法用量为:口服,1天1次,1次10mg,持续治疗28天。
  观察组行依巴斯汀(生产厂商: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40503)治疗,用法用量为:口服,1天1次,1次10mg,持续治疗28天。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均对血钾、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予以密切监测,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临床疗效评价等级可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其中痊愈主要指皮肤划痕试验结果为阴性,不存在瘙痒症状,体征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100%;显效主要指瘙痒程度较轻,体征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大于等于80%;有效主要指瘙痒程度中度,体征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大于等于20%,小于80%;无效主要指瘙痒程度严重,体征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小于20%。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文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检验工作采用χ2展开,当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行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行依巴斯汀治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P<0.05)。详细数据见表1所示。

2.2两组安全性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嗜睡的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头晕或头痛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x2=1.042,P>0.05)。
3 讨论
  荨麻疹属于一种发生于局部的水肿反应,其产生过程主要是由于皮肤和黏膜小血管被刺激而产生反应性扩张,同时产生通透性增加。红晕和风团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荨麻疹主要指荨麻疹患者每天都出现荨麻疹症状,持续时间在6周以上[3]。诱发原因较为复杂,可能和药物不良反应、食物中添加剂、蚊虫叮咬以及精神变化存在紧密联系。截止目前,仍然未获知明确的致病原因。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对照组行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行依巴斯汀治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依巴斯汀属于二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之一,对组胺H1受体具备较高的特异性,同时能够对中性粒细胞移行与5-脂氧合酶产生抑制作用,继而可发挥良好的抗炎作用[4,5]。与此同时,因为其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所以安全性较高,不会对患者的思维能力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显著,极具安全性,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康复,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金华.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解读(2018版)[C]// 2019首届全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9.
[2] 文京华, 谭升顺, 刘彤,等. 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62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0(01):15.
[3] 李志文. 从肝论治慢性荨麻疹的理论文献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4] 林虓钧.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01):135-137.
[5] 蔡新杰.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8):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