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5月9期   作者:张红1 谭沙沙2
[导读] 分析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的效果。

张红1 谭沙沙2
(1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人民医院内三科;2澄江市人民医院外一科;云南玉溪 652599)
【摘要】目的:分析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治疗的82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双盲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41例。其中,甲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采取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乙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显著低于甲组的21.95%;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甲组的80.49%;乙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室心律失常;厄贝沙坦;胺碘酮
   临床中大多将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作为心脏病患者晚期的特征,若不及时加以治疗,很容易造成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极为不利[1]。针对该疾病临床中大多采用药物控制的方式,本次主要针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82患者均选自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患者中,以数字双盲法分作两组,各组41例,甲组有21例男性和20例女性,年龄处于67岁至77.5岁之间,年龄平均为(69.77±2.01)岁;乙组有22例男性和19例女性,年龄处于66岁至78.5岁之间,年龄平均为(69.01±2.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可进行下一步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强心、利尿以等常规治疗,合理调整作息,并对钠盐摄入量进行适当的控制。
   甲组给予胺碘酮片进行口服治疗,初始剂量每天2-3片,持续治疗7d后,据患者情况每天1-2片。
   乙组患者除胺碘酮片外,再加厄贝沙坦片,胺碘酮用法用量与甲组相同,厄贝沙坦片初始剂量每天2片,按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为每天1次,剂量增加至4片。
1.3指标观察及效果评定
   (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患者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则为无效;患者心功能有1级改善,则为有效;患者心功能有2级以上改善,则为显效。(2)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进行观察。(3)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4数据统计处理
   本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例(%)] ”表示,用“χ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选择“t”进行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疗效
   甲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无效8例、有效15例、显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33(80.49%);乙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无效2例、有效7例、显效3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39(95.12%),P<0.05。
2.2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情况
   乙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心功能指标优于甲组,P<0.05,详见表1:
   
2.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1.95%,4例呕吐、5例头晕),乙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44%,1例头晕),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心律失常患者大多心功能比较差,心力衰竭患者除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外,心肌细胞也会受到影响,神经体液会产生一定的毒性[2]。对于该类疾病临床总大多采用药物加以控制,临床当中的常用药物是胺碘酮,这类药物能够促使患者心房及心室动作电位时间得以延长[3],而且还会降低复极离散,该药物对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该药物能够起到对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有可能引发的其他作用加以很好的抑制[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心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而治疗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乙组患者治疗后的射血分数、心率、QT离散度指标水平均优于甲组,说明相较于单一用药,在两种药物联用的情况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更好。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胺碘酮没有负性肌力作用,能够快速终止心动过速及颤动[5],促使心肌供血增加,并对心输出量加以很好的维持,促使心肌耗氧量降低,还能进一步避免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心律失常症状的发生[6]。厄贝沙坦的作用机制和胺碘酮有所不同,其属于口服活性类AT1亚型拮抗剂,不仅能够达到对血管收缩及醛固酮的抑制作用,还能促进血管紧张素的释放,该药物对延缓患者心脏扩大以及改善患者心室功能方面效果显著,将以上二者药物进行联合使用,效果更佳[7]。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施治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提高射血分数,使患者心率和QT离散度维持在稳定水平范围内,而且两种药物联用情况下,安全性也比较高,能够对不良并发症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该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婕,凌云,荣阳, 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7):151-152.
[2]杨发春,孙志刚,封志辉.胺碘酮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7,14(2):358-360. DOI:10.13493/j.issn.1672-7878.2017.02-004.
[3]崔艳艳.冠心病伴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观察[J].健康之路,2013,12(4):80-80.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4.075.
[4]万荫国.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56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9):147-147. DOI:10.3969/j.issn.1673-7210.2008.29.101.
[5]田文.慢性心力衰竭与血栓栓塞性疾病[J].临床内科杂志,2017,34(9):587-590. DOI:10.3969/j.issn.1001-9057.2017.09.002.
[6]左权,方定一,卢小华, 等.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患者常规治疗联合抗焦虑治疗的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6):436-438.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6.06.09.
[7]张利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4):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