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5月9期   作者: 丁占山1 鞠玉山2
[导读] 分析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丁占山1   鞠玉山2

(1甘肃省军区兰州第二干休所;2甘肃省军区兰州第五干休所门诊部;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门诊部接收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8月-2019年8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氟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时间发生率、HAMD评分与NIH-NINDS卒中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与NIH-NINDS卒中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IH-NINDS卒中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检查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极易心电图等均为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采用氟西汀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老年人脑卒中;抑郁症;临床治疗
    脑卒中死亡率极高,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极易出现抑郁症,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卒中主要指急性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失语、偏袒等是其临床常见表现[1]。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衰减等,不仅阻碍患者恢复,还会使患者出现认知障碍,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时如果医师忽略了卒中后抑郁症,则治疗效果将不会达到理想效果。所以,需要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干预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症,降低患者致残率与死亡率。本次研究主要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实施氟西汀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门诊部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纳入标准:入选老年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症。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药物过敏史;②患者合并肝、肾等严重器官疾病。试验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范围42-82岁,平均年龄(52.27±2.7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44-83岁,平均年龄(53.12±4.70)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入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脑代谢情况,帮助患者聚集抗血小板,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氟西汀,20mg/次,1次/d,连续服用12周,护理人员及时鼓励、安慰患者,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指导。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与NIH-NINDS卒中评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2]。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数据结果以百分率(n.%)表示,行X2检验,(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检查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极易心电图等均为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见心理并发症之一,睡眠障碍、注意力下降、悲伤难过、轻度低落、兴趣下降、极易激动等消极症状是其临床常见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失眠、焦虑、厌食、幻觉、思维迟缓、绝望等症状,严重者会存在轻生想法,威胁患者及他人生命安全。一些患者同时会合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气短等躯体不适表现[3]。
   从生物机制角度看,一般认为患者大脑受到损伤后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失衡导致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脑内部的生化代谢与解剖学基础受到卒中灶自身与其介导的多种损害因素的影响导致脑部大量释放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相应再摄取、合成代谢出现障碍,耗竭严重,患者内分泌紊乱引起患者发生急性期血压升高、焦虑、烦躁、紧张等情绪,最终转化成抑郁症。从神经解剖机制看,与大脑后部病灶相比,大脑前部病灶出现抑郁情况更高,与右侧大脑相比,患者左侧大脑受损更严重,尤其是左侧大脑前部受损会增加患者发生抑郁症几率。
   氟西汀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的再摄取抑制剂,能够有效促进患者5-羟色胺神经递质功能,促进患者形成突触与运动神经元功能,刺激患者目的性运动反射。但是氟西汀基本不会影响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的再摄取,对各个递质受体亲和力较低,脑卒中患者服用氟西汀后存在良好耐受性[4]。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与NIH-NINDS卒中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IH-NINDS卒中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检查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极易心电图等均为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使用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降低患者致残率与致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邓品瑞.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12):100-100. DOI:10.3969/j.issn.1009-6019.2016.12.124.
[2]葛鸿宇,高连伟.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9):125-126.
[3]高杰,方永福,于涛.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42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79-80.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01.048.
[4]尹少华,赵丽辉.老年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12):1473-1474.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08.12.0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