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婷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目的:研究行腹腔镜手术患儿应用右美托咪定药物对其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抽取62例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开展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常规药物)、实验组(麻醉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每组分配31例,对比最终疗效。结果:关于躁动发生率、持续时间、躁动评分,2组患儿相比较,实验组(麻醉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显著低于对照组(常规药物),P<0.05;镇静评分相比较,实验组明显较高,数据存在对比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药物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降低其躁动发生率,缩短躁动持续时间,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右美托咪定;应用效果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施的进步,腹腔镜手术凭借着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表现在幼龄患儿的治疗中。通常情况下,对于该类手术,一般均采取全身麻醉的操作,然而,在麻醉恢复阶段,部分患儿由于受到切口疼痛、药物作用及其他因素影响,极易出现躁动的现象,进而影响预后效果[1]。基于此,本文针对腹腔镜手术患儿应用右美托咪定药物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抽取的6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儿均为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所收入,按照随机抽签法的方式将其分组,每组分配患儿31例,具体资料如下。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包含男性患儿16例、18例,女性患儿15例、13例,平均年龄(3.45±0.98)岁、(4.03±0.62)岁。对比2组一般资料,结果均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2组患儿在进入手术时候均进行心电图、血压、心率的监测,在对其建立静脉通路后,注射0.01mg/kg的长托林药物,注射完毕后,为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具体剂量与方法:在20ml生理盐水中加入0.5μg/kg该药物后采取连续输注的方式进行给药;对照组患儿则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在输药结束后,对2组患儿进行麻醉,具体药物为:面罩吸入七氟醚+静脉输注芬太尼(2μ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后观察患儿下颌部位,在其下颌处于松弛状态时,即可对其实施气管插管与相应机械设备的连接,后实施手术。其中,右美托咪定(规格:2ml∶200g;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48)。
1.3评价指标
记录2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儿的躁动发生率、持续时间、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情况。
1.4统计学
数据用SPSS23.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代表,t、x2检验,P<0.05。
2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躁动发生率、持续时间、躁动评分相比对照组较低,P<0.05;镇静评分相比较,实验组(麻醉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药物),P<0.05。如表1.
.png)
3讨论
麻醉恢复期躁动,作为腹腔镜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一种,其发病诱因可能与患儿术前焦虑、术中镇痛效果不佳、麻醉方法、导尿管等因素有紧密的关联,更加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
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躁动发生率、持续时间、躁动评分相比对照组较低,P<0.05;镇静评分相比较,实验组(麻醉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药物),P<0.05。由此可见,腹腔镜治疗患儿应用右美托咪定药物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其中,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使用后,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而与患者脑干蓝斑核内肾上腺素α2受体结合,以此来达到镇静、催眠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患儿在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3]。
综上所述,在对患儿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右美托咪定药物的镇静效果较为显著,尤其表现在患儿躁动时间的缩短和躁动发生率的降低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茂军, 未彬秀, 邓秋霞,等.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应激的影响研究[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 24(S2):96-97.
[2]钟锦秀, 何楚雁, 张丽,等. 右美托咪啶预防小儿腹腔镜手术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刊, 2018, 45(12):92-94.
[3]张元歌, 毛红平.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适性疏导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036(002):23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