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5月9期   作者:武梦达
[导读] 探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武梦达
(牡丹江市康安医院疑难重症肝病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探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将数据库中资料登记有效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0,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时,应用常规护理配合,实验组患者则在此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负向情绪,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来说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肝硬化;早期;心理干预;护理体会
    肝硬化是目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而临床上导致肝硬化出现的因素较多[1],常见的因素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以及代谢性肝硬化等多种类型,而随着近年来我国人民饮食结构的不断转变,患者的肝脏代谢负担也会加重,在近年来临床研究中发现肝硬化的病症主要耗发于酗酒过量的人群中,而肝硬化在临床上的总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本次将心理护理应用于肝硬化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并将报告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将数据库中资料登记有效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0。
   其中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在23-32岁之间,平均年龄(28.4±1.9)岁,所有患者的性别比例为(男:女=16:14);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2-33岁之间,平均年龄(27.8±6.2)岁,所有患者的性别比例为(男:女=16:14)。
   所有患者个体资料在纳入实验前,均由我院医务人员进行资料统计,患者的相关资料录入Excel表格统计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可比性良好(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药物护理和基础日常生活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发展。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建立起完善的护理目标。由于患者在发生肝硬化后,其焦虑情绪会受到外界压力源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防线紊乱状况,所以护理人员在开展患者的护理工作时,首先需要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发泄,进而促进患者生命系统的平衡,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后续的治疗与康复。
   而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痛苦并换位思考,根据患者状况做好心理抚慰。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近距离交流,一方面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灵慰藉,另一方面还需要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在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期间,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面对病痛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还需要采用支持性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给予患者有效的健康指导和情绪调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使患者在接受后续治疗与护理时更为配合。
1.3 评价标准
   应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来评估患者的情绪,分值界为50分,若超过50分则视为焦虑、抑郁,分值越低说明其焦虑、抑郁程度越低。出院前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值超过80分则代表满意;分值低于80分但超过60分为一般满意;分数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由SPSS21.00?for?windows进行统计学分析,各项统计学数据处理操作由专业数据统计人员进行,T、X2值分别检验计量、计数数据,确认结果P<0.05则视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护理后有明显差异,且呈现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讨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居民的饮食结构出现了极大的变化[3],肝脏是人体十分重要的解毒器官,承载着对人体中各项有毒物质进行排除的功能,但随着近年来人们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盛行,肝硬化在目前临床上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4]。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配合非常有必要[5]。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时,应当着重于患者心理防线的建设,并根据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心灵上的慰藉,尽可能减轻外界压力源对患者情绪造成的影响。本次研究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应用于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有明显降低,说明心理护理对于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患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5]。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应用于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负向情绪,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来说均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付丽蓉,卓越,苏春慧,雷英,彭娜.肝硬化护理中心理干预及对焦虑自评量表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1):82.
[2]王芳.心理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4):96.
[3]刘志超.心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护理质量与效果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3):138-140.
[4]杨俊秀.探讨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5):137.
[5]陈艳.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2):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