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快乐的语文课堂——浅谈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 邓爱仪
[导读] 传统的应试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应试的训练课
        内容摘要:传统的应试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应试的训练课,形成了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局面,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是被动地,枯燥地装载着知识。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课程改革呼唤着快乐的语文学习课堂,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苦学变为乐学呢?我认为主要做到以下四个“充满”:(一)充满童心,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二)充满情趣,使学生热情高涨地学习语文;(三)充满激励,使学生信心十足地学习语文;(四)充满赏识,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    童心   情趣    激励   赏识

正文:
  
        新的课程理念呼唤着新的课堂,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内心愉悦的体验,是一种惬意、幸福的感觉。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对语文课堂有着太多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趣味盎然,充满自信和赏识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扬起快乐的乐章。
一、充满童心,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走进教室,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这些笑脸向我们透露出一个信息:他们的世界是多么五彩斑斓。在他们的世界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世俗的束缚。因此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训练一个个精彩的个体,使他们变成一个个死板的“模子”。 沟通,从心开始。著名的心理学家洛克也曾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教师只有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才能使课堂活跃,才能使课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玩中学,学中玩”。
        打开小学生的语文书,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立刻映入眼帘,一篇篇课文渗透出童真童趣:“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这是孩子的语言,孩子的想法。“大家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了许多小鸟。”这是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游戏。“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这是孩子的纯真,孩子美好的憧憬与希望。我们教师只有充满童心,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独特想象和精神需求。
        带着一颗童心,课堂时而是一个美妙的大自然,时而是一个欢乐的游戏场。这样快乐的课堂,学生能不喜欢吗?
二、充满情趣,使学生热情高涨地学习语文
        古人曰:“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营造好的课堂氛围去感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热情高涨地学习。有良好的课堂气氛,才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充满天真童趣的语文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时,我投影出一幅美丽的星空图:蓝蓝的天空撒满了闪烁的星星,轻缓的音乐在教室里流淌。我请同学们用心听着老师的讲述,慢慢地眯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激情诉说爱的旋律:“同学们,你们都爱爸爸妈妈,爱你们的伙伴、老师吗?爱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字眼。爱使天真的婴儿绽开花儿一样的笑脸,爱使老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爱使灾区的儿童看到明天的希望,爱使弱小的动物感受到人间的温情。爱心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孩子们美滋滋的,脸上写满了兴奋:“我仿佛看到了婴儿时期的我,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妈妈的怀抱是多么温暖!”;“我仿佛看到了四川灾区的孩子们,在同胞们的关爱下,重获昔日的笑容”。

孩子沉浸在无限美好的遐想中,忘情地描述着,那么陶醉,那么甜美,可见,只要我们教师倾心营造出与学生心灵相通的学习情境,学生就能在这种充满美感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
三、充满激励,使学生信心十足地学习语文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也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和艺术,首先我们教师要以肯定的,欣赏的态度去善待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即使对于一些有错的,不完整的回答,我们也要多使用一些“你的想法不错”,“就照你说的试一试”,“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想好的”等激励性的语言,进一步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信心十足地学习语文。
        例如:我在教《燕子》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燕子吗,为什么?学生们的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了。在众多的小手中我看到了一双充满矛盾的手也在低低地举起。原来咱班的“含羞花”也想含苞欲放。带着一股欣喜我微笑着说:“我想请晓琳同学来回答问题,我相信她一定会用响亮的声音告诉我们她的想法。”晓琳不好意思地站起来,低声说道:“我有时候喜欢燕子,但有时候不喜欢。”大伙一听,顿时议论开。大部分同学都提出了异议。晓琳羞红了脸,站在那不知所措。我马上示意大伙安静,说:晓琳同学之所以这样回答,一定有她的理由。大家静心听,我相信晓琳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的。晓琳,你别急,慢慢说。”“课文把燕子描写得很美,的确惹人喜爱,但我家就住在大路旁,每当春天的时候,燕子就到我家的大门口的灯上搭窝。燕子衔来了很多泥浆、碎草等,把我家的地面弄得很脏。最不能忍受的是有时候我们刚经过门口,它拉了一块鸟粪,掉在我们的头上、衣服上。我就试过好几次了,这时候我就不喜欢燕子。”晓琳一说完,有几位同学也连忙说:“我家也是,我也试过了。”看到晓琳好像松了一口气的样子,我微笑着说:“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晓琳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希望以后我们能听到她更加精彩的发言。”
        整节课上,咱班的这朵“含羞花”愉悦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她与老师互动交流的眼神中,我知道这朵花已在悄悄地绽放了。
可见,课堂上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到温馨,感到信任,都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这样平等的氛围中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的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喜悦。
四、充满赏识,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他们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解读语文,我们教师都应该十分珍视这些独特的感悟,要懂得去赏识它们。赏识,源于教师是对学生的爱,让学生在被赏识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动力与源泉。带着一颗赏识的心,让彼此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才使学生爱学、乐学。
        曾经见过一位教师在教学《画》时,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体会“近听水无声”,但有一位学生却一再强调自己听到了声音。教师没有简单否定,而是微笑地请他说说理由。那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是看着图上的瀑布,心里边就感受到了声音的。”那位教师连忙翘起了大拇指说:“真了不起,你有一颗诗人的心!”,可以想象,这样的赞赏会让这个孩子产生多么强烈的幸福感呀!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当一个孩子满怀憧憬地走进校园,开始体验生命的时候,我们应该献给他们一个充满童心、充满情趣、充满鼓励、充满赏识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低年级快乐语文学习课堂的构建》
2.《把童心带进阅读教学》
3.《阅读快乐 快乐阅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