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制度变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发展的需要,那么在此情境下,要想培养大量专业性人才,首先便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增强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数学方面的人才,同样也需要教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培养措施
前言:随着教育思想的转变,以往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当前学生学习的需要。且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应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便在此基础上,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问题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从现状入手,就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的措施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一、阐述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理解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复杂,所以有很多学校将数学当做升学考试的重点考察课程。正因如此,教师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审题与解题能力。但是,就教学结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而追其根本,发现主要是因为教师不理解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错将思维能力理解为审题与解题能力。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与解题速度,但实际上,学生并不理解这些知识点,而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二欠缺组织有效的思维实践活动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并没有利用多媒体或者模型教育来向学生讲解知识点。且在日常数学课程中,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数学思维训练活动。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数学教师只是将全等三角形的边长、角的度数相等,且两个三角形的能完全重合的概念知识进行了讲解,而并未让学生通过这折纸等方式来进行思维锻炼。以此便使得学生只能套用这些规则,他们不能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分析
(一)引导学生假设,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原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修改一些知识点,然后在将其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讨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另外,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原有公式或规则基础上,引导他们分析并反推导一些公式。这样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余角和补角”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借助例题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有这样一道题:如题所示,已知∠AOB是一个平角,CO⊥AB于点O,∠COD=60°,∠BOE=60°,求∠DOE的度数为多少?问题一抛出,教室瞬间安静了,但不一会,学生们便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不一会,并有学生回答:∵∠AOB是平角,∴∠AOB=180°。∵CO⊥AB于点O,∴∠AOC=∠BOC=90°。又∵∠BOE=60°,∴∠COE=90-60=30°,∴∠DOE=∠COD+∠COE=60+30=90°,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同时还可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其数学水平。
(二)借助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其数学水平,仅仅依靠讲述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借助实践活动,来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便可依据数学课本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与喜好来开展教学。以便通过此,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其数学成绩。
例如,在学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方面知识后,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感兴趣的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如元旦来了,学校要在我们班选出身高均衡的联欢晚会主持人,那么我们应怎么选择呢?在这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好身高,然后在引导学生做好数值的统计,将数值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之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计算。最终通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数值以及主持能力的筛选,可选择出合适的主持人来主持晚会。以此可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借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创新自身的教学思想,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途径探索[A].郑军生.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9
【2】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A].丁宏莉.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9
【3】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探究[A].常永涛.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