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探索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 雷宇丽
[导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与语文阅读有效的结合起来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与语文阅读有效的结合起来,把当时的时代背景重现出来,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情感,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的熏陶,已达到“情自心中来,言自口中出”。教师抓住契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互动、兴趣爱好
        一、引言
        现代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方便的空间,息技术的多样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从手段上,而且从观念上、教学模式上都引起教学的深层变革。教学媒体,信息技术与阅读的结合优化了课堂教学,符合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发展。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阅读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灯形式为学生阅读提供各种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阅读质量,从感官上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使学生在阅读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中学语文阅读的意义
        中学语文的知识点比较综合,涉及的知识面和知识点较多,既有阅读,又有写作,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鉴于信息科技知识的匮乏,教育理论的缺乏等方面的因素,教师教学和引领阅读大多是自导自演,想在有限的文章篇幅里概述大的命题,难免管窥蠡测。尤其是近几年中学语文基础教育命题的出现,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更加重要,将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阅读有效的结合,弥补了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和缺陷。利用多媒体课件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形式带给学生更多感官上的画面,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扩大课堂教学容量,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和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画面,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客观地考虑传统方面的因素,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技巧,打破传统的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的模式,创新多元的阅读语感、情景,扩充课堂教育资源,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视频的动感效果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产生冲击,不仅能够使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含义,更容易引起共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不浓、想象不足、理解有限,让学生被动接受阅读,难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另外,中学生所学课程的增加、学习任务多,很少有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将信息技术与阅读有效的结合,打破了以往只有教师占有资料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有价值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学会把握阅读训练中的技巧,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很快地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求知欲。在“学之者不如知之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也”。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题,打破了教师引领阅读的被动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有了一个好的阅读开头。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课题的引入起到一个 “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课堂阅读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结合相关的作者简介、文章当时的背景画面,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那种轻松、愉悦和舒畅的氛围中接受教师传授的信息,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潜移默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体会更加深刻,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阅读中。
        四、调动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奥秘。学生只有对学习热爱了,觉得乐在其中,才能迅速的集中注意力,启发思维,才能利于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往往来源于老师的讲授和有目的的培养,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而多媒体可以通过图、文、声等多种渠道完成教师不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阅读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变文字为声音、图画,变枯燥为激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以大量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来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采、形象生动,有助于改变单调刻板的传统的语文教学和传统从阅读弊端,让课堂教学丰富有趣,进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五、利用应用信息技术拓展语文学习资源。
        阅读建立在读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的基础之上,学生提高阅读的能力,通过网络资源获取信息与阅读相结合更加方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的、学生不常见的为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能够有效拓展语文学习资源,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增大语文教学的信息量,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专门的语文知识资料库供学生学习参考,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语文阅读要注重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丰富而细致,在教学中仅靠教科书、教师参考资料所提供的资源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要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信息技术与阅读相结合,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教师准确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安排教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把无趣的理论经过灵活生动的画面,栩栩如生的展示在学生眼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内容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感染力强的特点,能将传统的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联系起来,切实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阅读的相结合,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使学生得到大量、全新的知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
        总之,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长有重要的位置,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为传统的课堂阅读带来了一次改革,为中学阅读增添了新型的手段,也为语文学习提供了课堂乐趣。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多媒体展现出的强大网络优势,增大教学的信息量,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充分调动中学生视、听、讲、演等多种感觉,促使青少年主动参与阅读,使整个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既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且将讲授内容较为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的立即能力和想象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游正伦,《教学论》[J]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2、耿忠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
         3、田艳琴.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J].甘肃高师学报,2009
        4、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J],?滕素荣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