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不少家长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出错的地方往往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题目。说他不懂吧,只要稍微一提醒就会改正过来;说他懂吧,又屡屡犯错。有的是经常漏题没有做。已经形成了习惯,大家都知道孩子一旦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想改掉可就没那么容易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总是容易出错?有何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粗心大意 原因 策略
一、粗心的潜在危害
学习粗心是小学生常见的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不容易纠正的问题。有不少人在潜意识里认为“粗心”是可以原谅的。因为粗心不是不会做题,在家长和孩子心中认为既然不是不会,就不能算是大毛病,也就不必太担忧。我认为孩子粗心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矫正。
第一:粗心比不会更具有魅惑。孩子在做练习的时候,如果是由于不会而做错了,家长们往往就会批评得严厉一些。如果是由于粗心而犯的错误,往往就会用相对温和的口吻说:“唉,怎么这么马虎呢?如果细心一些,你不就做对了吗?”“下回要注意啊!”家长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使孩子放松了对“粗心”的警惕。助长了“粗心”的气焰。
第二:一旦形成粗心的习惯,想改掉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基于对“粗心”的认识不够,在学习中经常放纵的“粗心”,渐渐地“粗心”成了一种习惯,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果在关键的考试中仅仅因为粗心做错了题目就有可能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如果在工作中仅仅由于粗心而点错了小数点或多写少写一个零,就有可能给单位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第三:粗心是不会的挡箭牌。有些孩子做错题时,害怕家长的责骂,就说自己粗心大意了。殊不知是学习不扎实的缘故。为自己不认真学习找了借口。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让粗心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急性子、心理素质不好、做事没条理、注意力不集中、视觉能力不强,通常这五类孩子最易粗心。要找到孩子粗心的点对症下药。
二、造成粗心的原因
第一:与生活习惯和性格有关。例如:上学时忘了带课本,开门进屋后忘了把钥匙拔下来,自己的东西总是丢三落四。有的家长从小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却忽视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养成了大大咧咧的性格。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的。一个孩子不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东西随便乱放,衣服玩具随便乱扔,他的作业本上也往往字迹潦草,不整洁;一个孩子做事只凭兴致,往往就会观察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家长应从生活抓起,从小事抓起,从而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使其生活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
第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或做事的动机不强。缺乏动机,情绪低落,往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有的孩子做作业甚至考试时,心里都想着玩,或者回忆着昨天晚上看的精彩的动画片,因此心不在焉,错误百出。
第三:父母给的不良心理暗示。有的父母对有粗心毛病的孩子总会说:“你为什么一直这样粗心啊!”“以后不要再这样粗心大意了!”孩子听得多了,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了,粗心就会越来越严重。如果反过来,在他不粗心的时候马上表扬他,强化他的细心,慢慢地,他就会向着细心的方向发展。
第四:知识掌握不扎实。例如孩子对算术题的算理都懂,就是一做起来就容易犯错。其实主要在于孩子缺少最基本的算术技能和基础。特别是进小学后,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乘除口诀没过关。又例如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时总是忘记除以2。这是没有透彻理解这两种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
三、克服粗心的策略
了解了粗心的危害及原因后,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呢?
第一:养成做事谨慎的习惯。粗心大意的人一般来说都是急性子的,办事求快,不管好坏,不顾后果。所以对这些孩子特别要注意培养他们作业认真,办事谨慎的习惯。在做事之前要求孩子好好想想,是不是这样?这样做得对不对?思考好了然后才动手,才求快。如果做事之前让孩子连想都不想,“就这样做吧”,这样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导致不良的后果。
第二:养成多作自我总结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不少粗心的孩子这次作业写错了题目,下次作业又是写同样的错误;有的孩子在第一次考试中漏了做题目第二次考试又是这样。如此屡屡地出差错,就是因为这些孩子没有进行总结。为孩子准备一本错题集。让孩子在错题集中把错误记录下来,同他一起分析做错的原因,并找出规律。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孩子认识粗心大意的危害,提高改正粗心缺点的自觉性很有好处。
第三:养成多做一些培养耐心、细心的练习的习惯。要求孩子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例如:孩子经常犯图形判断方面错误,我就让他们在两幅相似的画中,找出不同的地方,或在一个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包含着多少个小图形等。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做事的准确度就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第四:做功课要化时为量。很多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想着玩电脑、看电视。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作业,便规定做1小时作业,才能去玩。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总是心不在焉。如果家长把督促孩子学习的条件改为“再做对5道题才能玩”,结果可能他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因此,家长化时为量,即把“再做30分钟”,改为“再做5道题”。这样,孩子的劲儿就来了,从“必须忍耐30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
第五:要避免做作业疲劳。许多孩子作业前半部分质量好,后半部分字迹潦草,错别字很多,大多数家长会说孩子粗心,其实这是疲劳所致。心理学家认为,疲劳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活动,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的心理状态。疲劳不能恢复,粗心问题就难以纠正。若适当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学习“引擎”再度启动恢复效率,粗心问题便能解决。
第六:用目标激励孩子上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减少“×”的近期目标,并给予奖励。如:本周或今天作业本上有五个“×”,下周或明天要求减少一个“×”,直至消灭“×”。每到一个目标就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这种用目标来激励孩子上进的方法,也能帮助孩子逐步乃至最终消灭粗心造成的错误,从而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纠正孩子粗心,父母要有耐心,不要期望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