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诗词里蕴含深刻的历史民族文化,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上具有重要地位。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古诗词内容,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一方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诗词中重点内容,生僻字词的学习练习,能够准确的背诵默写。但是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深刻领悟其中的感情,把握其中体现的情节,学会把古诗词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以至能真正的懂的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语文教学、文化传承
小学语文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能够打造学生今后同世界交流理解的基础。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高尚品质的培养有极大的推动性作用。古诗词教材内容在小学阶段占比较大,教师应该运用合理优化的方式,有效提高这一阶段的古诗词教育教学水平。下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浅略和大家探讨一下个人的观点。希望能够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利解决,从整体上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一、教师引导讲解,明晰古诗词含义
古诗词在用字用词方面比较考究,为使诗句读起来上口顺畅,往往通过押韵,平仄的技巧达到目的,这就导致字词序发生一些改变,同现代汉语的表达有所不同。再有字词省略的情况,古诗词表达简洁,用字考究,常常将句缩词,词缩为字,而伴随时代发展进程,很多字词字义有很大改变,甚至有可能截然不同。这些种种原因在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方面形成了很大困难。教学中通过解词,析句,合篇,一步步拓展深入,才能逐渐理解诗词,品味其中的巧妙。
1. 解词。在学习古诗词时,解释一些难懂的字词的正确意思是很重要的一步,能够决定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对于某些细致的情感表述理解是否到位。但解释词义并非字字分析讨论,词词注解,而是在稍微动脑筋就能明白的地方留给学生自己去体悟,在其他方面抓住重点,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
例如 : 在学习《游园不值》一诗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一个"出"字巧妙的把园中美好俏皮的展示了出来。
2. 析句。在词义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句子,在句子分析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给学生一些空间和时间,开动自己的想象去理解情绪。句子分析中格外注意词序的改变,正确学习古诗词内容,其中一些重要的初见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要单独拎出来讲,防止学生独断片面的错误理解。
3.合篇。能够大概细致的掌握字词句意以后,对古诗词进行合篇总结,对其中各个情感和文化内涵进行统一,减缩精炼深化。从整体对古诗词进行把握拿捏。
这样从小到大,再由大精简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充分完整的学习到古诗词的每一个部分,更好的深化古诗词教学内容。
二、发现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
1.不重视诵读吟咏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诵读不够重视,导致我们经常见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背诵形式。学生不能理解如何诵读,更没办法确定老师口中"有感情的朗读"中有感情是什么状态,只是单纯的认为感情可由轻重声音或者快慢速度来表达。
2.把死记硬背当做唯一记忆方式
教师在古诗词内容教学时,总会错误的认为学生能够流利的把文章背诵并且完整的默写出来就是完全掌握诗词内容的表现。如果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背诵,为了背诵而背诵,那么古诗词的学习就毫无意义了,诗中蕴含的文化故事情感表述就形同虚设。小学生在对于古诗词的背诵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把字与字进行拼接组合。此时就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诵读吟咏进行合理的引导,单纯的背诵字形,并不能让学生明白古诗词的诵读意义,也很难将古诗词学习的教学目的真正实现。
3.教学方式出现偏移
古诗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境才是学习重心,教师往往会肤浅地注重字词意思和一些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正确的目的,仅仅是应试的学习古诗词。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古诗词显得尤其特殊,晦涩难懂,学习时会有些突兀,因为找不到正确的学习状态,无法专注,所以对于内容的深层理解不到位。在无明确含义串联的情况下选择了死记硬背来达到学习结果,忽略古诗词精华,只抓住一些应付考试的知识点。
三、古诗词改进策略
1.从诵读中领略古诗词的韵味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每个阶段都对小学生古诗词学习有确定的硬性要求,而在每个阶段都会有诵读要求,且注重诵读体验中的情感延伸,可见教育学者对古诗词诵读的重视。反复的对古诗词进行推敲吟读,让学生通过读的重要方式贴近古诗词,疏通诗词含义,体悟情感表达,自我意识能够推动学生发起主观能动性,去思考总结,想象,这些体验源于个人,并非教学讲解能够达到的。第一步是教学生如何读,会读,为了让学生能够精确的把握字词音韵和诵读节奏,教师首先进行标准的领读和示范,同时将正确的情感表达融汇其中,营造古诗词的意境和氛围,让情感饱满迸发。对于古诗词中意象的掌握也是重点任务,开动学生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概括意象,引领自己进去情境中,通过个人的思考与幻想能更加容易理解古诗词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 : 读《静夜思》这首诗时,作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想情绪,好似低头叹了一口气一样,忧愁悲哀。
2.把古诗词的情感结合到实际生活
一首经典的古诗词作品,不仅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态和文化水平,还融汇了作者真诚热烈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观念。体现在古诗词的语言考究且意境深邃,其中的情感丰富多彩。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资源,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选择利用一些短视频,图片等展示诗词意境,在这样的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想要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刻中华民族传统诗词文化能够在学生心底孕育萌芽,让学生对中华文化发出由衷的热爱和认同,教师要学会利用古诗词文字的优美精湛,情感的饱满真诚和意境的打造来浸润学生心灵。
例如 : 在《长歌行》中,少年不知学习重要,年纪大了却只能徒然悲伤遗憾,借此让学生明白学习对于生活发展的重要意义。
3.教学模式的更新转化
随新时代发展脚步,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也足够先进,教师也应学会运用新工具,转化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良好学习氛围进行情景创设,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可以通过互动活动,引导合作探究,积极讨论,角色分配诵读古诗词或者通过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娱乐性的合作,从而达到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同时掌握诗词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问题解决和正确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灵活转变,让他们独立自主的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
4.在自主探索中加以引领
小学生心智并未发育成熟,在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自主探索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巧妙的引领,有助于今后学生思维观念和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对学生施以援手引导他们正确的探索方向。在学习工具上给出意见,让学生从书中自查生僻字词的含义,对照注释自己疏通文章意义。
古诗词总是精炼简洁,字词不多便可形象的绘出情感饱满的美景一幅。 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时的个体情感体验,避免统一的认知和感情囿住学生的幻想纬度。为了古诗词的文化精华被汲取,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对教学方法不断优化,以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华梅. 古诗教学中的意境感悟略谈[J]. 吉林教育,2010
[2]王鹏伟. 聚焦古诗文教学,致力传统文化传承--古诗文教学:针对文本特点,遵循其教学规律[J]. 中学语文教学,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