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已经提倡多年,但目前大多数的语文课堂中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属于单向的课堂,很多时候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如何在语文新课标的视野下进行有效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高中语文;新课标。
一、高中语文新课标视野下的有效性教学
有效性教学就是以尽可能优化的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尽可能好的发展的教学。也就是说,有效性教学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教学过程的有效优化以及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 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5(08):22-25+43.]那么如何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就成为了我们要重点探究的问题。目前认可度较高的做法大致有三种:行为主义理论下的“以教师为中心”;认知主义理论下的“以学生为中介”;情境心理学下的“生态化取向”——创设实践环境,提供多元评价。从教师、学生以及情境三个角度出发做出指导。
然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有效性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教学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所以探究有效性教学必须以最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基础。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评判教学是否有效不能单从分数上看,而应该从这四方面出发,即——个体言语经验和具体情境中交流沟通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思维品质是否有所发展;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是否有所提高;是否做到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学科有效性教学探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已提倡多年,但目前大多数语文课堂中“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将成体系的知识讲述给学生,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之间穿插一些提问以作为引导,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属于单向的课堂,缺乏学生的参与,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依赖性和懒惰性,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填鸭式课堂全都是低效的,但大量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很多时候确实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无论是2017年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的四个学科核心素养还是十八个学习任务群,都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
2、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
人类大脑的发展分为生理发展期、智力发展期和能力发展期三个阶段。“从思维能力发展来看,人的一生大脑思维活动具有从活跃走向稳固的趋势,15 岁到 25 岁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大脑逐渐完善的过渡期,也是培养思维能力、开发创造力的最佳时期。”[ 孙嘉琪. 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青海师范大学,2018.] 从思维上来说,本阶段的学生基本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运用敏捷深刻的思维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更乐于自己探寻新的问题并解决,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并据此不断地改革完善自己的课堂。而对于教师,有效性课堂的探索也有利于其专业素养的提升。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三、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读、自由表达,激发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倾听和分享、沟通和协作,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
1、充分预习,问题意识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第一步必然是学生的高度主动参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完整有效的预习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认真阅读所学篇目,对所学篇目有整体感受;第二,查阅资料,补充完善相关知识;第三,要有问题意识,找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留待课上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同样需要做精心的预习,除了充分掌握本课知识外,还要做到有意的知识迁移。“教师应该认识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 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 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激发学生的迁移动机。[ “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策略探讨 杜文慧 1 , 王泽荣 2 ( 1.中国防卫科技学院, 北京 101601; 2.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北京 100029)]”落实到语文学科中,如同类型篇目的比较阅读,某一知识点的拓展延伸等,知识的迁移既拓宽了教学的知识面,又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和积累量。其次,教师的预习还体现在精心的课堂预设中,为各种可能的课堂生成作好充分的准备,也应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所取舍,有所侧重的进行教授。
2、设置批判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节重难点突出、师生共同研讨的课堂,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一个引导者和激疑者。目前大多数教师的设问方式和提问方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答案的固定统一化、问题的片面化等,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将有助于学生深入的剖析文章含义,而要想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就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并对文中关键词、关键句进行反复的推敲,并鼓励学生对文中的观点和关键词进行质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如历史人物品评,观点评析,小辩论等,学生习惯于质疑谙问,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增强,从而增强其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秀玲.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43.
[2]冯志强.浅析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73-74.
[3]唐凯.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6(30):77-78.
[4]刘向容.中学语文作文有效性教学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1):178-180.
[5]熊佳香.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2(21):50.
[6]吴泽玲.对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4):75.
[7]梁宝漳.浅谈高三语文有效性教学[J].科技资讯,2012(09):205.
[8]刘秀盆.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J].群文天地,2011(14):167-168.
[9]赵桂英.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0]毛军霞.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11]郑爱华.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对教师的角色转变的要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3):63.
[12]李晓娟.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50-51.
[13]朱忠平.语文有效性教学的相关因素[J].文学教育(下),2010(06):61.
[14]秦丽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4):110-111.
[15]熊海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1):16.
[16]朱稳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9):115.
[17]朱成祥.语文有效性教学的前提[J].中国教师,2008(18):47-49.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