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当前教育提供了更多支撑,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将会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契合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将信息化技术作为基本支撑,用于强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将会从兴趣培养、知识积累方面着手分析,用于寻求利用信息化技术强化学生阅读与写作核心素养的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视域;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社会信息量迅猛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的核心载体的语文学科的教育模式有必要受到转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已经无法行之有效地满足学生日渐成长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无法契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进程,因而教师有必要寻找到崭新的教育方案,全方位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案。相关语文教师需要全面强化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融合,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语文阅读和写作具有极为密切的关联,二者并非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相互依存的教育内容,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写作,而写作的前提则是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积累能力。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通常存在潜在的主动性,其年龄相对较小,对现如今世界的了解相对薄弱,但是在面对各种电子产品的时候,学生却通常能够表现为充足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此项特征,深度契合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子产品为工具,开展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工作,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这将会为其后续核心素养的成长奠定基础。
在现代网课盛行的时代下,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传统课室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已经成为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教师需要充分明确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具备的通性,精确寻找二者的融合点,针对性地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多样化特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兴趣的引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相应的学习过程中。为行之有效地强化学生群体的了解,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用于帮助学生深刻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当然,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二者均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性地从生活中找寻对应元素,构建阅读和写作相互沟通桥梁,以阅读方式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以写作的方式帮助学生运用知识。
从本质上来讲,现阶段学生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均能和生活相互关联,例如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巨人的花园》的时候,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先行阅读文章,而后针对性地开展生词学习和文章分析的工作。而在信息化视域下,传统教育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学生群体的需要,此时教师需要积极地打破此种教育形式,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动态图片或者相关视频片段,这将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在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需要带着图片记忆来进行深入阅读,和此前在多媒体上观看的巨人花园的模样以及孩子们在其中玩闹的情境相互衔接起来。此种教育模式将会给予学生更为坚实的帮助,在还原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将会不断增强,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成长。
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例如在要求学生书写有关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文章时候,学生常常会固定选择小猫或者小狗,为行之有效地发散学生思维,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金丝猴、孔雀、袋鼠、熊猫等动物的视频片段,用以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感知能力,丰富充实写作对象,这样便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写作范围。
二、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素材和写作内容
阅读与写作都是现实生活的碎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时候,应该注重先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阅读习惯将会助力学生形成更为开放活跃的思维能力,进而促使其形成更为完整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信息技术将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更多支撑,无论阅读的内容如何,都将会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官体验,当学生能够充分感悟到阅读的乐趣,便会积极自主地寻找书籍并加以阅读。与此同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因而常常难以形成对复杂关系的深刻了解,此时教师则可以利用生动多彩的多媒体来为学生阐释,帮助学生明确人物的关系以及事件的关联等等,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丰富充实的素材是开展写作活动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学生拥有良好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目前诸多学生的作文都存在流水账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并未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平时词汇量的积累相对较少,因而呈现出写作雷同的问题。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适当地要求学生,将各种充满趣味性或者艺术特色的句式或者词语予以记录,方便学生日后的查询与学习,这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案。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文章的时候,便可以针对性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同时要求学生深入到文章中,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积累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呈现出更为具象化的西沙群岛,在合作探究和信息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将会形成更为深刻的了解。当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积累的内容,书写出一篇有关风景的作文,用以达成学以致用的重要目标,这将会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坚实的记忆,同时还有助于其将所学习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互融合。
三、利用信息技术执行阅读引导和作文批改工作
由于受到年龄限制,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通常无法脱离教师的有效引导,其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为可观的影响。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所采用的黑板教学模式却难以帮助学生形成深入理解,因而教师有必要增加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应用力度,以此来执行阅读引导和作文批改工作,促使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
在部分情况下,语文阅读的繁琐性常常会导致学生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则可以针对性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其生动多彩的特性,将传统的教育活动转变得更加富有层次,用于帮助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促使其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诸如,在日常作文的评改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是在学生作文上予以涂改,往往需要耗费教师的大量精力,加之于部分学生常常存在相同错误,因而会浪费大量时间,此时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存在共同错误的学生的作文,用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明确自己的错误。
例如,某五年级学生作文要求学生以“画像”为主题,书写出相应的作文。部分学生选择书写人,也有部分学生选择书写事件,教师则可以契合学生的写作内容来针对性地批改,当发现学生群体共同存在的问题后,则可以将其记录,并在课堂多媒体中展示,以此来行之有效地节约时间,帮助学生更加精确地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结束语:
总之,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越发提升,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占比也在显著增加,为切实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有必要积极地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通过其生动形象的特征来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形成对阅读课程以及写作课程的深层次理解,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这将会为学生后续成长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海燕.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作用[J].学周刊,2020(12):124-125.
[2]于崇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其解决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25-26.
[3]方小波.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55.
[4]张子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实践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