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陕北民歌资源 丰富幼儿园音乐活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葛歆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艺术教育应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艺术教育应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民间歌曲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一般表达的艺术形象也都比较鲜明、生动,但为了便于幼儿理解,教师应挑选那些描写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的歌曲,这样才能唤起幼儿欣赏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因而本文笔者立足本土资源,通过挖掘陕北民歌资源,兼顾民间歌曲的教育价值和幼儿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幼儿音乐活动的丰富与拓展。
        关键词:陕北民歌;资源;幼儿园;音乐活动
        一、陕北民歌资源在音乐活动中的选择
        1.生活适宜性
        陕北民歌是历代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 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如劳动号子《加油干》,表现的是大家集体协作劳动的场面,虽然幼儿对集体劳动中的吆喝、呼号声并不是太熟悉,但可以从平时生活中熟悉的劳动情形进行迁移,通过倾听歌曲及模仿劳动动作来感受劳动号子歌曲有力的风格。一些民间歌曲相对于幼儿来讲过于复杂,教师就可对收集的民间歌曲素材进行改编,在歌词、节奏、音乐结构上予以变化,使之更能为幼儿所接受。
        2.教育多样性
        喜欢模仿成人行为,会真实地表现各种情感是幼儿的学习特点之一,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教师要选择优秀的陕北民歌来激发幼儿心中美的种子生根发芽,引导幼儿向善向美,真正进行艺术美育启蒙。如,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表现了陕北人的生活习惯和高原文化,向人们传递的是不加修饰的健康之美,这样的作品对开阔幼儿的艺术视野,提升审美情趣很有帮助。将一些民间歌曲的音乐素材引入幼儿园课堂中,还应考虑该素材的表现形式及组织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可以通过情景游戏、音乐欣赏、舞蹈甚至打击乐等不同方式来展现,给幼儿带去不同的体验。
        二、陕北民歌资源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1.将游戏和教学相结合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较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民间歌曲的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民间歌曲的音乐教育,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发掘民间歌曲音乐活动的教育价值。在开展的过程中,应力求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如耳熟能详的民歌《五哥放羊》,是一首著名的山西民歌小调,广泛流传于晋西北、陕北、宁夏东北、陇东及内蒙古西部一带,讲述的是陕北特色的放羊生活,歌词生活化且游戏性极强,教师就可以采用一边唱歌一边和幼儿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但能通过游戏理解、学习歌曲,还能增强规则意识与社会性品质。

运用这种充满趣味、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方式来开展陕北民歌音乐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获得愉悦身心的体验,还能让他们在充满游戏氛围的环境中加深对民间歌曲的感受,进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2.注重幼儿的内心体验和再度创作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分为理性和感性两种,而音乐就是属于感性认知这一类,对幼儿来说音乐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在民间歌曲里,人们通常会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在开展民间歌曲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幼儿内在的体验,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主线,感知民间歌曲的内涵,激发好奇心与积极性,让幼儿通过自己头脑中对民间歌曲形成的意象来表现创作,如信天游代表作之一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以边歌边舞的形式,是一幅历史画卷,它生动的描绘了一段重要的革命历史史实——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内涵、活跃而风趣,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关音乐活动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幼儿体会陕甘红火的苏区和英勇善战的红军精神,感知毛泽东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把一个火红的苏区变成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总后方,由此深化歌曲对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的赞美。
        3.巧妙选择合适的活动类型
        幼儿园音乐活动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音乐欣赏活动等类型,教师在运用民间歌曲开展音乐活动时,要通过分析素材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音乐活动类型从而开展教学。如,一些琅琅上口、易学唱的民间歌曲就可以通过歌唱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像《兰花花》,用充满中国元素的优美音乐,歌曲内容有趣且简单,牵引剧情的发展。板胡、管子、大笛、锣、小镲,交响乐队中还出其不意地加入了不少特色民族乐器,洋溢出浓厚的陕北风情;一些歌词内容稍复杂但节奏明快、感染力强并能展示民族舞蹈特色的民间歌曲,采用韵律活动的形式就更为合适,像《走西口》,歌词内容较多,幼儿学唱会稍显复杂,但通过动作形态与歌曲传唱的形式来呈现,不但能让幼儿在舞蹈中学习到跳跃、抖肩、等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透过舞蹈能了解“黄土高坡上的民族”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奔放及其劳动方式。
        4.充分发挥民间歌曲音乐活动的多功能性
        对于幼儿来说,民间歌曲除了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还有很多衍生的价值。教师应充分发挥陕北民歌音乐活动的作用,把幼儿园民间歌曲音乐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切入点,通过民间歌曲的音乐活动让幼儿获得其他领域的发展,实现一个活动多个目标,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如,很多民间歌曲的表演往往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常常需要相互配合表演,像信天游的“对山歌”,分为个人对唱或者群体对唱,幼儿在学习“对山歌”的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相互配合,才能对上歌。这样的活动不但能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还能通过表演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总之,陕北民歌的很多内容都蕴含着本地区人民热情、好客、谦逊等优秀品格以及民族传统礼仪习惯,教师在选择陕北民歌的素材时,就要注意选择那些有积极引导意义、蕴涵美好情感的民间歌曲,如此才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并形成良好的品格。
        参考文献:
        1.张秀红. 挖掘民间资源 丰富幼儿园音乐教学[M]// 挖掘民间资源 丰富幼儿园音乐教学.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0.
        2.王维圣. 陕西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 音乐天地, 2015, 000(008):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