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陈世富
[导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数学课堂生活气息浓了,数学味却丢失了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数学课堂生活气息浓了,数学味却丢失了,让数学思想和精神失去了一块生长的土壤。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尤为重要。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技巧;课堂教学
导言:
        数学思想是人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的数量关系在头脑中的意识反映。再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并直接支配数学的实践活动,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有用,我们曾经解答过的许多数学问题和所学的很多数学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是不太用到,这是事实,但数学能帮助我们理性思考,数学教会我们了抽象与概括,数学能教会我们怎样巧妙地转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设计预案,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思想就是数学的灵魂。无论是从数学概念的建立而言,再者从数学规律的发现而言,还是从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言,教师在构建小学数学的整个知识体系时,其主要工作核心内容是围绕培养和建立小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将数学思想符号化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数学符号化的意识,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抽象化的理解能力,这也是新课改中提到的教学理念。在上统计学课程时,教师对学生展示统计表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现表格十分不便,不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差异性。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简洁的数字、符号以及自己的习惯取代表格文字,这也是培养学生将具体事物抽象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将思考过程通过符号展示出来,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还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先预而行”,如果课前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教学适合渗透哪些思想方法都一无所知,那么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的放矢。为此,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将教材的编排思想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如:怎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怎么样才能唤起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如何依据教材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等,教师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方能有的放矢。
2 在教学目标中明晰
        数学是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没有不包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知识,也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上的点化。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应抓住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有效结合,在教学目标中体现每个数学知识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应具有层次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在小学的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要求是不同的;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和知识结构的不断变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与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但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用无痕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会学生认识或掌握某种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到了中、高年级,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一些简单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名称,甚至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诠释它的内涵,提醒和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加以运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考虑渗透、介绍或强调哪些数学思想以及要求学生在什么层次上把握数学思想等,然后进行合理地教学设计,做到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例如在备《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就要抓住类比的思想方法,明确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横向类比沟通;在备《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就要突出化归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明确如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在备《数的整除复习》一课时,要通过分类思想的教学使学生明确自然数是怎样分类的。
3 在探究过程中应用
        数学思想往往积沉、凝聚在数学结论的背后,常常渗透在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时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体验、领悟。教师要积极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吻合的、新奇的、充满疑问和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认识冲突,诱发他们探究知识的热情、兴趣和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再发现的过程;让学生面对疑问、困难、障碍,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全过程,从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获取新的知识,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促进知识、思想、方法、情感的和谐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背后所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我教《三角形的面积》时,一改往常先组织复习铺垫的方法,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独立尝试中寻求解题的方法:下图中平行四边形底长4厘米、高2厘米,求阴影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很快联想到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形状完全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所以阴影三角形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来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趣高昂,积极动脑,自主探索出多种推导方法。针对不同的推导方法,教师及时组织讲评,再请学生说说算理,不仅使每个学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领悟到比计算公式更重要的东西: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再利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化归思想方法。这样教学,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同时很自然地受到了数学思想的熏陶。
4 结论
        只要认真发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它渗透到自己的备课中,渗透到学生思维过程中,渗透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渗透到课堂小结中,渗透到学生作业中,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做有心人,有意渗透、有意点拨,让数学思想方法引领数学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美妙,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6.
        [2]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18.5.
        [3]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