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特性和变化的学科,是人类一切物质文明创造的理论依据,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源头活水。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学生获得各类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与必要手段。纵观化学发展史,实验在推动化学发展,完善化学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化学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部分地区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策
导言: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初中化学实验的改革也被提上日程。初中化学最重要的部分是化学实验,传统的化学实验中,往往是教师先进行知识的讲授,然后在讲台上做实验让学生观摩,就结束了这节课程。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实验的步骤虽然有了清晰的了解但动手实践能力不足,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不充分,所以教师要改进化学实验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就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做具体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就如何做好化学实验教学提出几点意见建议,希望能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些许帮助。
1 初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1 化学实验与生活的联系较少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药品的介绍与使用方法的说明,一些专有名词会与学生的生活脱轨,给学生一种陌生感和疏远感,所以教师要注重化学实验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化学实验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实验无处不在。
1.2 实验仪器与药品使用不便利
导致仪器与药品不够用的很大原因是教师怕麻烦,这里说的怕麻烦就是教师怕由于做实验的原因而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此外,在实验室里的有些仪器甚至连教师自己都不会使用,因此就造成了这些仪器常年放在实验室里“睡大觉”。要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首先要解决教师的思想观念。其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教师进行培训,教会教师使用一些先进仪器。最后,教师要学会统筹规划,尽一切可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
1.3 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缺乏兴趣
初中化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由于实验教学理念没有更新,依然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就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于化学实验难以产生兴趣。在具体的化学实验中,包括准备环节、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环节、对实验数学做好记录,这些内容在化学实验中都已经模式化,很难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高度热情。
2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策
2.1 走入生活,让化学无处不在
化学学科的实验虽然看起来和现实生活毫无关联,但是化学现象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化学、发现化学,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个盆、一块肥皂、一包食盐,然后在课上说:“同学在家里都用过抹布吧,用过的抹布一般很难清洗干净,就像这块擦黑板的抹布很难清洗,接下来我们试试把它清洗干净。”然后,教师拿出食盐倒入水盆中,将抹布放进去浸泡一会儿,然后用肥皂进行搓洗。在进行艰难的清洗之后,抹布终于干净了,这时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有谁知道用更便捷的方法来进行清洗。学生纷纷举手抢答,教师拿出学生提出的化学试剂进行清洗,很快就洗干净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化学试剂的功效有更好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化学实验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明白化学实验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2.2 完备实验药品更新或维修实验器材
充足的实验药品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前提,如果没有相应的药品,化学实验就无法正常进行。
同样,化学器材也同样重要,化学器材的缺损老化会导致实验不能正常进行,而且化学器材生锈其产生的物质可能会与化学试剂反应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教师要重视化学器材的维修和保护。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做有关盐酸的实验时,要注意盐酸的储存是否充足,同时注意实验所用的器材是否有生锈的情况,如果有生锈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先用盐酸将实验器材进行除锈的处理,以免在接下来的实验中盐酸和铁锈进行反应,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2.3 以培养化学实验兴趣为基本出发点
培养学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是化学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石。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增加化学实验教学的生活性,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是培养学生化学兴趣的重要方法。比如,教师在讲授金属及金属有氧化物课程的时候,用雨伞淋湿后及时捆扎金属杆易生锈的生活实例作为课程引入;课后实验可以布置鸡蛋壳和食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加深其对石灰石、鸡蛋壳成分和盐酸的性质的理解;在讲授浓硫酸的稀释时,可以设计对比实验,一个为常规正确实验,另一个使用少量浓硫酸注入试剂瓶,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入少量的水,让学生观察稀释浓硫酸液体飞溅现象(注意安全),从而对错误实验方法产生深刻印象。这样学生会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
2.4 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
化学实验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关联性,可以引导学生打破从书本中学习知识的单一化学习方法,而是懂得从生活中寻求化学知识、分析化学知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在化学实验教学汇总,要求教学形式多样化,即知识抢答实验教学、分组讨论实验教学等等,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
2.5 采用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其一,化学实验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师让学生针对化学理论知识展开研究,为实验分析创造理论条件。比如,在酸碱盐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于酸的性质、碱的性质、盐酸和碱的化学反应以及各种反应式等等都要进行学习。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就可以进入到实验环节了。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就可以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寻求化学实验规律,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起到巩固作用。其二,对化学实验中所遇到的难点要进行分化,以对酸、碱、盐的化学反应规律深化理解。比如,在溶液实验教学中,就是对溶液的性质进行分析的,包括溶液的导电性,对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采用电离的方式使其自由移动并分离出来。之后,就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的情况将电离方程式写出来。其三,探索酸碱盐的本质。学生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可以对酸碱盐的本质进行探究,学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更为系统,并形成知识框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中,要根据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分层次展开,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就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化学知识,将酸、碱、盐的共性以及在化学反应中所存在的关联性进行总结,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对于所遇到的问题独立解决的能力。
3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打破传统的应试化理论教学模式,而是真正意义地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地获得化学知识,由此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命脉,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验,要使学生增强化学素养,就需要我们化学教师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使化学实验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开展化学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感悟到化学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苏日娜.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7):112.
[2]司维娜.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168.
[3]冯忠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