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运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陈鹏旭
[导读] 现如今,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向小学教育渗透的教育态势和环境下
        摘要:现如今,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向小学教育渗透的教育态势和环境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课堂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时代下创新式教学模式,某种程度上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数学是小学科目中一门理科课程,旨在于培育学生理性思维和数学素养。在此背景下,本文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积极性的教学组织方式。新课改背景下,许多高中、小学都施行了许多高效化的教学课堂改革方案,其中便包含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一模式会令课堂教学环境更为灵动、开放化,小学生在小组成员间自主学习时也更能充分锻炼到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实践能力等,营造一种包容性、开放化的学习环境,更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智力开发等全方位训练效果,尤其在数学课堂上的成效极为显著,小组成员彼此帮助和鼓励,实现了共同进步。
        1、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共同促进和发展,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学习效率,不过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令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无法发挥出最大化功用性,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如下:
        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和数学课堂教学间存在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模式的一大体现,而具体的数学课堂当中需予以精细划分、精准引导。数学课堂是有独特性的,特别是小学阶段,其数学学习特性更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注意力的引导,令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兴趣,自主进行探究,激发其内在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才是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带来的成效,唯有学生认知上有所提升,才能深入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接纳老师讲授的知识,完成作业,真正掌握知识。
        另一方面,小组合作教学目标和教学课堂间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改革,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短暂性的混乱状况,所以施行小组合作学习是顺应课改要求的结果,也是维护小学数学课堂秩序的必然要求。小组合作是合作教学的一大中心内容,但在和小学数学课堂的结合中要注意实现互补,不断改善,令小组合作教学在数学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出价值性,也令学生在课堂上小组间形成互补学习,自发的跟随老师的引导,开动大脑予以思考如此方可真正的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达到训练其发散思维的最终目的。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探究
        2.1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化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的前提是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而在分组上须遵循科学、合理化原则。老师可以借助于测试来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各自的学习能力高低,以测试结果当作分组的一大重要参考。在分组过程中需确保每个小组人数保持在4-6人间,同时每一个小组中的学生都需居于不同的学习能力层级,如此小组中成员才可互相弥补、互相影响、互相进步,另外不同的小组其总体学习能力需维持统一化水准,以保障分组的公平公正性。合理科学化的分组会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发挥出最大的意义,也有助于增强学生间的协作、互帮互助意识。
        2.2按照教学目标来订立学习任务
        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一大目标。

现实教学中,老师在订立学习任务时要综合性、全面化考量,比如最关键的是订立的学习任务是否具备探究价值,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建立对数学知识更深层的认知和了解。同时,学习任务还需具有开放性特征。也就是学生要想完成这一任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借助于多种策略来实现,不是僵化死板唯一的。这样才有助于培育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然学习任务要和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相符,不能偏差过大。比如 在讲授圆柱、圆锥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以组的方式探究圆锥体积公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深究,还巩固了圆形、圆柱等相关知识。
        2.3引导学生自主参加到学习活动中
        学生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主体力量。学生获悉学习任务之后,可以选拔一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任职小组组长,带领着大家一起展开协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既要展开独立化思考,又要进行合作性探究。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培育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彰显教学活动主体地位。比如,圆柱、圆锥知识内容讲解中,当学生获得“圆锥体积公式”的学习任务后,老师可以引导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不同的小组成员思考的视角是不同的,有的成员以圆柱、圆锥的关系为发力点,思考同底等高的圆柱、圆锥间的联系,有的会自影响圆锥体积因素上进行思考。老师提倡学生发散思考、勇敢表达,深入参与到讨论活动中。学生们完成组内探讨后,小组组长将小组结果汇报给老师,老师对各小组成果进行整理汇总,也可挑选出其中优秀的或者典型性错误的结果,让学生进行推导演绎,老师从旁引导大家一起发觉这种思考推理的错误之处。
        2.4创建多元性教学评价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很大的特殊性,所以教学评价的方式、内容也应有所变化。比如老师可以将之前的评价体系作为基础,增加一些学习过程内容,强调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也记录和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实现结果和过程的结合,才能更客观到位的给出评价结果。同时还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让小组成员或者不同小组间进行互相评价,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老师最后综合各方面表现给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全面性评价。
        3、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中的贯彻表现,有助于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数学素养、思维。具体教学中,老师要对该理念抱持正确认知和理解,展开科学合理化分组,订立适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并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全方面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成效性。
        参考文献
        [1]涂践知,王淑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低段的尝试[N].孝感日报.2017(05)
        [2]王兴昭.怎样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N].贵州民族报.2018(4)
        [3]尹丽.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纠错的作用及有效策略[J].教育观察.2018(33)
        [4]张文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8(33)
        [5]廖玉芳.小学数学老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的研究[J].教育与教师.2018(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