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数学知识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难度与深度,对于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也各不相同。薄弱学校受到生源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能力较弱,直接导致教师课堂教学进程缓慢。近些年随着我国高考改革,考核内容已经从基础知识考核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考核,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数学问题也更加开放、灵活、多变。此时如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旧长时间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学生必然不能应对新时代教育改革潮流。薄弱学校更应注重加强高中数学深度教学,不断增强薄弱学校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薄弱学校 高中数学 深度教学 策略探究
引言:深度学习指的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能够突破自身学习能力,参与到更具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来,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全程参与,成功解决问题后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之情。本篇文章基于薄弱学校教学现状,对开展数学深度教学展开深入的探讨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薄弱学校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在薄弱学校高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基础较弱,讲解深层次的知识学生也不能理解,多数情况下教师讲解内容仅停留表层。课堂中也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主探究时间较少,长久以往学生也会失去自信心,认为自己解决不了较为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其次就是学生采用传统机械化的教学手段,僵硬的讲解模式会使学生理解内化能力大打折扣,对学生能力培养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忽略学生综合发展的本质需求。在一定情况下即便是教师想要进行深度教学,但是碍于教学模式学生接受情况也较不理想。在薄弱学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若想有效开展深度教学,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对有效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时间,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更为有效的深度教学。
二、薄弱学校高中数学课堂深度教学策略探究
(一)采用导学案教育,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
对于高中生来说最应该具备的就是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对于薄弱学校学生而言,学生自主预习没有方向效果不佳,教师不得不将教学大量时间都放在基础问题上,导致学生学到的都是表层知识。为了有效转变此种现象,开展深入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可以采用导学案教学,学生根据导学案板块安排进行自主预习,大大增强课前预习效率与预习质量,为课堂深度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
例如,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是借助于语词符号来思考的,是一种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平面向量相关知识学习就能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如何讲解,总会存在一部分学生听不懂。对于薄弱学校而言,学生学习基础较弱,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讲解基础知识,对于深层次知识讲解较少,最终导致学生只能学到表层的知识。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小学合作导学案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正式授课前为学生发放预习导学案,导学案主要分成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调控,学生能够从课本中找到答案,第二部分为巩固探究阶段,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推理得出相关数学结论,第三部分为简单的实际应用。虽然同学们学习基础较弱,但是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找到预习的方向,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进行沟通讨论,全组同学共同思考探究,在课下学生就能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最终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将其记录下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存在质疑的方面,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
(二)通过数学情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基于数学学科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内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逻辑推理能力是多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其特点是全面开发左右脑潜能,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当孩子掌握了形状、方位、比较、排序、图形和拼摆这些能力的时候,说明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了。
例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看待数学问题,关注学生思维的养成。高中数学课堂深入教学,很多时候就是通过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数学思维,能够借助自身思维解决一系列数学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带入到数学情境当中去,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时效性,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在讲解概率这一章节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准备一枚一元硬币,同学们两两成组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次数分别为十次、二十次与五十次。其中一名同学负责扔硬币一名同学负责在旁记录,记录菊花那面朝上的概率。许多教师认为这个数学实验十分浪费时间,多数情况下都是直接告知学生答案,一开始同学们就没有对此部分知识提起兴趣,日后更深层次知识学习就更没有兴趣了。学生自主实验后教师可以问一问同学们实验记录的数据,菊花面朝上的概率有多少。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学生思维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学生接受深度数学知识的效率也会加快,对课堂深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循序渐进,给予学生正确引导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考改革,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向都发生了一些转变,传统考核中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记忆,新时代高考考核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否运用知识自主解决综合性的数学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产生过程的教学,不能只关注结果,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相关知识时,这一章节知识分别包括双曲线、抛物线等内容,在薄弱学校中一些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程,认为同学们不具备自主探究能力,很多情况下都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图像与解析式。在这一章节学生需要理解掌握多个解析式,稍不留意学生就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再加上这一部分设计的知识点与问题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理解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为了进一步增加课堂教学深度,帮助学生正确解决相关数学问题,考虑到薄弱学校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在探究解析式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步步的进行推导,由学生教师共同退导出的数学解析式,同学们印象会更加深刻,即便后期学生解决问题时出现混淆的情况,也可以进行自主推导,从而得出正确的解析式。在数学问题的安排上,教师也要尽可能的选取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初期阶段学生有可能不能自主完成,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与步骤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表达出来,慢慢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能够自主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开展深度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多元化、科学化、趣味化的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振君.基于深度学习构建高中数学深度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9(30):56-57.
[2]王晓川,骆妃景,潘敬贞.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微设计[J].中学数学月刊,2019(06):15-17+36.
[3]范雄庚.深度教学: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价值取向[J].数学教学通讯,2019(03):43-44.
[4]汤明清,李善良.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0):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