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激趣方法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林日娟
[导读] 尽管一年级的小学生就开始接触到了数学,但是逻辑思维的大门还未正式被打开
        摘要:尽管一年级的小学生就开始接触到了数学,但是逻辑思维的大门还未正式被打开。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一年级数学肩负着构建学生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对学生日后学习起到了奠基作用。在一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因素,教师要采取创新的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激趣方法。笔者以激趣方法的作用为切入点,提出了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激趣方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激趣方法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具有知识逻辑性较强,教学内容较为抽象的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采取创新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的搭建数学知识体系,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其主动的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激趣方法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相符,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激趣方法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激趣方法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消灭”文盲逐渐转向“自主学习”。因此,自主学习能力是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能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学习欲望,但天生爱动的性格,使其难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如果不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很难获得学习效率方面的飞跃。
        而激趣方法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实践,或者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学生容易理解的数学内容,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小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因此,教师要发挥激趣教学的作用,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真实水平,进而发现有效的激趣手段[1]。
        2、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激趣方法的有效策略
        2.1教具激趣
        小学一年学生的思维较为直观与具体,所以,实物教具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采取实物的方式进行加减法计算。此时,教师要投其所好,通过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喜欢的图案粘贴在教具上,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不仅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的具体,同时也能让学生主动的加入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法”的教学活动中,我在黑板上粘贴了3个小鸡,同时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它们一共有几只?”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到:“是小鸡,一共有3只”,然后,笔者又贴上了2只小鸡,继续提问:“又跑来了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呢?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很多学生都说出了用加法进行计算,接下来,笔者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并提问:“那么3只小鸡加上2只等于几只呢?”学生能立刻回答出3+2=5,教具激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2生活激趣
        长期的传统教育,留下了诸多的弊病,很多教师还采取了传统的优势,枯燥的课堂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削减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特点,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可以采取教学与生活情景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认知人民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生活激趣的教学优势,为学生讲述生活案例。比如,小峰和爸爸一起去买铅笔,棕色铅笔一元钱一支,红色铅笔一元钱一只,而紫色铅笔两元钱一支。小峰需要每个颜色的铅笔各一支,爸爸给了小峰10元钱,售货员找给他5元钱。

这样的找钱方式对吗?教师通过生活化激趣的方式,将学生生活中的案例带到讲堂,学生面对生活案例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数学知识更具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
        2.3游戏激趣
        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好玩天性的特点进行激趣,真正地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而且,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仅能动手,还实现了动脑,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例如,在《比大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摸牌游戏,具体的游戏规则如下,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两队,每队派出一人,并在0-9之间抽出一个数字进行比较,数字大的一方获胜,当所有学生都完成比较后游戏结束,在对比过程中,获胜次数较多的队赢得比赛。利用游戏使学生明白,数字比大小的方式,并在知识中获得乐趣。
        2.4故事激趣
        几乎任何一名小学生,都无法抗拒故事的诱惑,教师要充分地发挥故事激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一年级数学主要以加减法为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加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由于冬天的食物比较匮乏,小松鼠要准备过冬食物,他刚想摘松果的时候,松树爷爷突然间开口说道:你要想摘松果就一定要回答我的问题“你想摘几个松果?”松鼠回答道:“8个松果就够了。”松树爷爷继续说道:“我一共有19个松果,你摘走8个后还剩下几个呢?”小松鼠回答道:“松树爷爷,还剩下11个。”就这样,小松鼠通过自身的聪明才智获得了过冬的食物。故事激趣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2.5口诀激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单调的数学知识,很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疲劳感,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将其编写成口诀的形式,不仅能方便学生的记忆、理解、掌握,还能为数学课堂注入勃勃的生机。例如,在学习“<”与“>”时,笔者根据符号的特性,为学生编写了如下口诀:认清符号看两边,小于号左尖尖,大于号右尖尖。通过口诀,学生很容易就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口诀激趣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与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既准确又快速。
        2.6创新教学激励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视频、图片、音频、动画等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实质化,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加减法运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加减法运算赛,通过竞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主动思维的作用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应用[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年级学生还保持着学前的学习状态,无论是自制力方面,还是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方面,都需要全方位的提高。而且,一年级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很难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数学学习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原因,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而激趣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发挥出激趣方法的功效,使学生更加轻松的理解数学知识点,为日后的继续学习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优.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激趣方法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6):P.158-158.
[2]谭发兰.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上实施激趣教学方法的思考[J].明日,2018(12):285-285.
[3]苏虹."提问题"训练的研究与思考——以一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18,(35):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