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困生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碰到的,学困生的成因非常复杂,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学生学习暂时性的落后。作为教师,我们在面对学困生时首先应该端正态度,正确的对待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学困生是发展中的人,学困生就像待开发的矿藏一样,拥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时,应该具有充分的耐心,分析学困生的成因,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困生“脱困”。本文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论述了学困生的成因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字:初中;物理;学困生;成因;措施
一 主观原因
(一)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态度不端正是导致学困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习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学习态度不端正纵使采用最优秀的教学方式,最高效的学习方法都无济于事。所以,在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研判,比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各个学困生的听课状态;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注意学生作业的完成情情况,观察学生的作业是否是独立完成,是否存在抄袭情况,观察学生作业的卷面是否整洁。通过以上途径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不端正的态度又可以分为对抗类的消极放任类的。对抗类态度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故意与教师“唱反调”,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故意破坏课堂秩序,故意不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情况通常与学生的经历有关,有的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教师的不公平待遇,或者遭到了教师漠视形成了逆反心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种情况尤其典型。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做到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没有做到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次,教师应该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联系沟通。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增强,沟通过程中教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尽量与学生进行单独沟通,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逐渐引导学生打开心扉。通过沟通交流找到学生的“心结”并帮助学生疏导。比如:教师在处理同学间摩擦时没有充分听取缘由对学生进行错误的批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首先向学生道歉,并向学生解释情况,取得学生的谅解。通过以上的措施教师可以逐渐用爱感化这类学困生,逐渐使其转变学习态度。
态度消极的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不对抗、不合作”,他们通常也能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但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完成任务”上,完成任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受到批评,而不是通过任务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目标出现严重偏差。而造成学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数来自于动机。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造成动机不够强烈。此类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励志教育,比如:向学生讲述学长优秀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或者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学生对电子感兴趣,我们可以向学生们讲解,学好电路、学好物理能够为我们以后在电子方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可以建立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基本上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学困生脱“困”提供了前提。
(二) 克服消极因素,探索学习方法
在学困生中,有很多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比较积极主动,但成绩却一直不太理想,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学习方法存在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探究学生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做题思路,比如:请学生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在学生分享思路的过程中找出学生的错误点,并进行更正。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向学生分享优秀的学习方法。比如:向学生们讲述预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进行充分地预习;督促学生在学完新课后及时的进行复习巩固。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定义研究透,对于偏、难题型不要投入过多精力。
利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除此之外,学生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比如:有些同学性格内向,不喜欢与同学交流,遇到困难经常自己琢磨,久而久之,困难越积越多,造成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遇到困难多问,多交流,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解决,逐渐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其次,学生意志力弱也是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比如: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下课或放学就去网吧,丝毫不关注学习。严重影响学习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与家长的沟通双发共同努力加强对学生的监管、督促,同时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引导学生逐渐专注于学习。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教师可以有效的帮助学困生脱“困”。
可以看出,主观方面学生的态度、自身学习方法、性格、气质类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学生学习困难。同时,主观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教师应该重点关注部分。
二 客观因素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除了主观因素外还有客观因素。比如:家庭因素、外界环境、学科特点等等。
家庭因素,部分学困生确实因为家庭的原因导致心理负担过大进而影响学习。比如:某些条件较差地区的乡镇中学的留守学生,学生除了要学习外,在课下还要照顾年老的爷爷奶奶,造成孩子放在学习上的精力被严重侵占,学习成绩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帮助,并向学校以及当地有关部门说明情况,为符合条件的学生申请各种帮帮扶政策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专心学习。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少。还有一些学生因家庭出现重大变故造成学生物质与精神方面遇到困难,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在物质方面教师的做法参考上述例子,这里不再赘述;精神方面,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及时与学生谈心,疏导学生的思想压力,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另外,学生周围的环境也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比如:学生的玩伴,优秀的玩伴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与优秀的学生接触。
还有学科的特点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影响。物理这门学科本身的逻辑性较强,需要学生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初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思维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造成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晦涩难懂的印象,这种首因效应对学生日后的物理学习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在新的学段开始阶段。因此,在新的学段开始时,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尤其要用心研磨新课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动机,防止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晦涩难懂的首因效应。
客观条件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同样应该重视它。
综上所述,在学困生的成因中,主观因素占据了绝大部分,起到主要作用。而主观因素中学习态度有占道了很大的比重。客观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催化剂,起到了加速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其次要精准分析,对“症”下“药”。帮助学困生“脱困”。
参考文献:
[1]徐存香.浅谈农村中学学困生的转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
[2]杨卿.谈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3(17).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4]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