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教学阶段是孩子人生阶段中最初的接受教育的一个阶段。作为教师应该做好这个阶段的教学工作。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主要以引导为主,在教学中去引导和启发孩子,在幼儿园中发掘孩子自身的能力。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进行相关的科学活动,让孩子能够在科学活动当中去发掘自身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开发孩子的智力。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在幼儿园科学活动当中应用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 科学活动 生活化教学 幼儿园教学
1.引言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一个初始的阶段,其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去学会引导和启发孩子,让孩子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在幼儿园中我们会进行科学活动,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其综合能力。因此我们为了加强科学活动的质量,在活动过程应用生活化教学,帮助孩子在科学活动中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2.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而言,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孩子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少。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以启发为主,让孩子能够在教学活动当中去发掘自身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我们通常在日常活动中会与孩子进行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科学现象探索。让孩子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让孩子在兴趣的引导下发掘自身的能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孩子在科学活动中往往对一些现象不感兴趣,大多数原因是因为这些科学现象已经超出了孩子的认知范围之内,孩子不能够了解科学活动所蕴含的道理,我们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生活化教学,让孩子能够在科学活动当中更好的理解,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孩子去理解科学活动。同时在科学活动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当中孩子能够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学习。同时通过生活化教学还能够让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尝试不断提升自我,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孩子能够去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现象。同时鼓励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遇到一些不明白的生活现象,可以去尝试用科学道理进行解释,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这种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应用生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探索意识,让孩子能够在学习活动当中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能力。
3.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应用生活化教学
3.1加强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主观意识
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学会加强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学龄前的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性格特点是比较活泼的,作为教师应该让孩子融入到集体当中,因此我们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让孩子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而作为教师要学会在教学活动当中引导孩子自主学习,让孩子调整自己的方向。同时在教学工作我们要培养孩子这种主观意识。教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选材应贴近孩子的生活,用生活中常见的、可探索性的物品提供给孩子进行探索,并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让孩子拥有了自主探索和研究的能力。每位孩子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在自由活动时间里,随时拿取任何材料或实物,自由地、独立地、反复进行操作。一日生活皆课程,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帮助幼儿积累一定的经验。同时在这个阶段孩子之间还是比较喜欢相互交流,在实际操作中作为教师可以带领孩子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可以让班级中的孩子分成几个小组去观察科学现象,并且在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去尝试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都是不同的,所以在生活经验上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通过分组,可以让孩子能够相互交流生活经验,让孩子在活动当中能够开拓自己的认知范围,同时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科学的自然现象,在科学活动中让小组孩子之间进行自主地探索,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拉近孩子之间的距离,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活动中与同伴建立起友谊。在科学活动当中让孩子激发自身的能力,并且在后期的培养中不断提升自我。
3.2应用现实生活的物品
科学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我们在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孩子应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让孩子能够在活动当中学以致用,并且让孩子养成一种开拓的精神,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应用到不同的领域,这也是一种能力提升的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物、现象都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在操场上滚呼啦圈、玩滑滑梯,可以了解速度和惯性的关系;吹气球、玩风车、制作喷泉,可以了解空气无处不在;在黑暗中脱毛衣,会看见“小闪光”、冬天梳头发时,头发会飞起来等。同时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小物品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加强教学工作的开展,如利用小石子和乒乓球,把两样物品放到水里,观察了解沉浮现象;一张普通的张,通过改变它的形状,纸的承受能力就会有所不同等,现实生活中看似简单的物品,都蕴藏着不同的教育意义,都可以是孩子理解科学现象的操作材料。在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应用现实生活的物品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将科学在孩子心中不再是以往不可触碰的现象。而是在教学活动当中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探索的一种东西。比如我们针对压强可以用一个盛满水的杯子,然后在上面放一张纸,然后将水杯倒立过来,最终发现纸张没有掉落下来同时水也没有滴落。同时教师还可以用一个水杯中盛满水,让孩子尝试用别针放在水面上,孩子在放别针的过程中注意要侧放进去,同时在放的过程中孩子需要注意整个过程要轻放。孩子在继续往上放别针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对这个现象比较好奇,教师可以让孩子大胆发言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孩子会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同时孩子能够在活动中了解原来可以通过应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就能够制造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让孩子能够在活动中学会去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去提升自我。
3.3引导孩子参与到科学活动当中
在科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引导每个孩子参与到活动当中,而不是让班级孩子部分参与到活动当中。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如孩子需要认识一些植物的生长情况时,如果单凭教师在班级开展集体活动时提供的植物图片,孩子只是端坐静听的话,这样的学习方式,根本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都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可以结合幼儿园的种植园,带领孩子到实地去观察植物,让孩子通过利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其中教师也需要多角度的指引,促进孩子的深度学习。同时这样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感,在活动当中每个孩子都能够有效地提升自我。比如我们还可以利用家长资源,发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亲子共同完成,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创造,自制一些科学小实验的操作材料带回来幼儿园,投放到班级的区角中。在这制作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在家长陪同下完成,拉近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增进了亲子感情。在活动当中孩子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培养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自身这个阶段需要对其进行引导,科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活动方式。孩子可以在科学活动当中激发自身的能力,我们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科学活动,让每个孩子在科学活动中都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刘晓静.浅谈幼儿园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有效策略[J].现代交际,2020
[2]林霞.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