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教育是相对初级的,旨在让幼儿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让幼儿能够适应集体生活,并为小学教育打下基础。长期以来,幼小衔接都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幼小衔接会经常暴露出一些问题,导致衔接效果不理想,让幼儿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影响他们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严重的甚至出现脱节的现象,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说,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方法展开讨论,分析现阶段幼小衔接的几点重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方法
引言
幼小衔接是非常关键的,做好幼小衔接不仅能够让幼儿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滑过渡,还能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小学学习中去,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然而,幼小衔接工作的问题在我国也是非常普遍的,有些教师对于这些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教师尽管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由于经验不足或者教学方法不当等多种原因,导致幼小衔接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应提高认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才能保证幼小衔接的质量,让幼儿更加健康的成长。
1. 幼小衔接的问题
1.1教师对幼小衔接不够重视
幼小衔接虽然并不算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作为幼升小的关键工作内容,教师应该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并不令人满意。很多教师对小学的教学模式不够了解,对该如何开展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束手无策。还有一些教师没有足够的经验,对于怎样优化现行的幼小衔接工作没有清晰的计划,不能通过具体、完善的教学方法的落实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在我国当前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中非常普遍。对于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不光是教师的责任,幼儿园的管理人员也有一定的责任,幼儿园的管理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对于幼儿步入小学之后会面临怎样的情况没有相应的了解,对于幼儿园和小学教学难度、教学模式上的差异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也使得幼儿在幼儿园幼小衔接阶段没有受到应有的教学,最终导致幼儿无法最快适应小学的生活。
1.2幼儿园没有丰富的幼小衔接教学方法
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下我国很多幼儿园并没有丰富的幼小衔接教学方法来对幼儿进行提高,让幼儿和小学教育进行接轨。虽然幼儿园倡导的是初步培养幼儿的集体生活能力,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提高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这个世界正确的认知,让幼儿能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走向正确的方向。不过,幼儿园也应承担起幼儿幼小衔接的责任,让幼儿能够对小学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避免幼儿在升入小学之后因为教学难度、学科数量增加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学习进展缓慢,能力培养水平不足等。要想让幼儿接受最好的幼小衔接教育,幼儿园就要在教学模式上向小学做出一定的靠拢,让幼儿实现这两个阶段的平滑过渡。这就需要幼儿园在教学方法上也参照小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丰富。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幼儿园并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丰富,也没有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没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贴近小学教学的环境。这也是幼小衔接工作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1.3家长没有积极予以配合
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幼小衔接并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家长的配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给幼儿创造贴近小学学习生活的环境的同时,也要寻求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在幼升小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作用,和教师进行配合,共同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不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幼升小阶段家长应该起到的作用,他们将所有的教学责任都放在了幼儿园教师的身上,指望教师能够取代他们,给幼儿更加周全的教育。但是,实际上,家长的作用是不能取代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尤其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不光能让幼儿掌握一定的小学知识,做好升入小学的准备,还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升入小学之后也能凭借良好的习惯长期稳定地进行学习,提高成绩。
2.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方法
上文阐述了幼小衔接工作暴露出来的一些明显的问题,教师要想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就要对这些问题予以重视,采取科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2.1营造良好的幼小衔接学习环境
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差异,幼小衔接就是要让幼儿在幼儿园阶段能够初步体会到小学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提前适应,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能尽可能地做好准备。所以,营造良好的幼小衔接学习环境就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墙壁上、黑板上布置主题为“我要上小学了”的版画,并对教师内部的环境进行重新规划,将其按照小学教师的方式进行摆设。在教学方面,教师除了正常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以外,还要进行一些小学知识内容的讲解。比如,教师就可以针对小学数学中数字等内容,将相关的知识点提前传授给幼儿。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教师可以实现讲授幼儿一些小学才能学习到的简单汉字,掌握这些汉字的写法和用法,让幼儿在升入小学之后能够更加顺利地融入小学的教学模式中。
2.2调整作息时间,和小学生活接轨
小学和幼儿园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作息时间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作息时间相对宽松。而升入小学之后,作息时间发生了改变,不仅上学时间有所提前,放学时间也有所延后,在一整天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要进行体量更大的学习。为了让幼儿能够在一整天的学习中都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教师要和家长进行配合,将作息时间向小学调整。家长也要提高认识,积极配合教师做出的安排。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对幼儿做出相应的约束,按照小学课堂的模式,让幼儿在上课时喊“老师好”等口号,在下课时要喊“老师再见”等。同时,教师还要适当缩短午休的时间,将午休时间尽量和小学午休时间吻合。
2.3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教材内容要更为复杂,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果。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着重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幼儿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够对教材内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以便在升入小学之后可以更加自如地应对多学科更加复杂的教材。另外,小学由于要在课堂上和教师进行更加频发的互动,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学习。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着重培养幼儿的这两项能力,让幼儿不至于在升入小学之后因为这两项能力的不足而影响学业的进展。比如,在进行语文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可以适当扩展阅读内容,结合小学教材,让幼儿针对其中的某些文章进行阅读,适当拔高,提高阅读能力,并在幼儿阅读之后,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并通过复述,将文章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
结束语
幼小衔接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一阶段进行教学工作要格外注意向小学教学进行靠拢。不过,在模拟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贴合小学学习氛围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寻求家长的配合,严格要求幼儿的作息,让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更好地应对小学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杨文. 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2013(08):61-63.
[2]李召存. 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2012,41(11):57-62.
[3]王声平,杨晓萍. 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01):14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