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李水英
[导读] 阅读作为人们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摘要:阅读作为人们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深受广大人名群众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一直承担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由于我国长期受到机械化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近些年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阅读兴趣都有所降低。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寻找到一种创新化的指导方案,引领学生开展高效化、丰富化的语文阅读教学,为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本篇文章基于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育,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展开深入的探讨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 语文阅读 思维导图 应用分析
        引言:思维导图具有清晰化、逻辑化、形象化等特征,一般有一个主题和多个副主题与子主题构成,通过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句,就能将整篇阅读文章脉络紧密联系到一起。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吸收内化知识,不断发散学生思维,对于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积极作用
        小学高年段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向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不再向幼儿时单凭通过眼睛辨别事物,学生内心会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逻辑体系。这一时期的就需要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开放性的学习方法,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养成。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紧密结合到一起,面对思维导图学生需要调动全脑细胞进行思考,最大限度的增强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同时不断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大大增强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对此在开展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阅读篇目与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针对性的思维导图教学方案,引导多层次多角度的看待阅读文章内涵,真正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借助思维导图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高年段学生正处于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并且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一些方法引导越深进行自主阅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著截远片段,教师就要基于此基础上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课下进行完整自主阅读。
        例如,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截选文段时,《鲁滨逊漂流记》本是世界名著之一,但是受到语文教材篇幅长短的限制,只能从中截取一个片段供学生阅读。由于不是从开头进行阅读,学生难免会出现理不清人物关系阅读兴趣低下的原因。在阅读初期阶段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虽然书中涉及到的人物数量不多,但是理清人物关系至关重要。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可视化逻辑化的特点,学生可以理清人物之间的基本关系。在课堂中学生阅读完截选片段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为学生简短的介绍一些书中其他有趣的片段,如鲁滨逊第一次造船耗费五个月时间却以失败告终、为了储存淡水挖地窖、为了生存尝试种大麦与水稻。随后又在这三个内容中进行下一层次的标注,如为什么造船失败、种大麦水稻是否成功等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课下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阅读完整的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二)使学生理清文章逻辑结构
        若想绘制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就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基于了解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填充思维导图内容。在指导阅读过程中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清晰的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例如,在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相关知识时,这是一篇演讲类文章,对于学生写作具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理清文章逻辑结构,带领学生提炼出文章的精华。

那么思维导图主干内容就是“为人民服务”,枝干内容就由学生自主提炼出来。这样一来学生阅读过程中就会更加细心仔细,按一定的原则将文章分成若干个部分,随后学生再进行提炼,同学们兴致十分高涨,不一会就提炼出宗旨、团结、不怕批评、不惧生死等关键词,教师可以将其罗列到思维导图当中。接下来就可以根据学生自主总结的内容再次深入的探讨分析,找到具体描绘这些内容的手法,如引经据典、对比等手法,最后教师讲其绘制到思维导图当中,最终就可以得到一个完善的丰富的思维导图,文章逻辑结构一目了然,同学们日后写作也可以进行一定的借鉴。
        (三)由学生自主合作绘制思维导图
        小学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思考与自主探究能力,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分析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将自己思维模式与自主学习成果清晰的展现出来。
        例如,在学习《回忆往事》这篇文章相关知识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思维导图的小任务,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初期阶段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在课上完成。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由学生课下自主完成预习,到课堂教学时给学生预留出讨论绘制的时间。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对于思维导图绘制脑中有了初步的想法,到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每个组从中选取出一个方案。如有的小组从文章结构入手,有的小组选择从文章时间线入手,有的小组选择写作手法入手。最终各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一副思维导图,只见同学们绘制方式十分丰富,在颜色选择思维导图样式上独具风格,为了鼓励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定期进行更换,同学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会有更多的动力阅读更多的文章。
        (四)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古诗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与继承,是我国历史文化璀璨的明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考究古诗文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
        例如,在学习《江畔独步寻花》这篇古诗文时,在一定情况下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认为古代文字表达方式十分难懂,其实不然,故事文中每个字词都有着及时丰富的内涵,只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学生没有体会到而已。为了更好的突出《江畔独步寻花》这篇古诗文所描绘的美丽景象,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着重带领学生赏析诗人所描绘的美丽景象。思维导图的主题为寻花,枝干内容为故事中描绘自然景象的词语,如满蹊、压支低、戏蝶、娇莺,这些枝干字词就可以将整首古诗串联成一个整体,通过深层次的分析学生能够感受诗人杜甫文笔的精妙之处。尤其是后两个词语戏蝶与娇莺,看似与花朵毫无关系,但就是因为这两个词语凸显出鲜花的娇艳,引来了戏蝶的翩翩飞舞以及娇莺的恰恰莺啼。有了思维导图通过几个简单的词语,学生就能从中感受文章富含的深厚内涵,日后学生自主阅读古诗文时必然也会采用思维导图阅读法。
        结束语: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思维导图作为小学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严谨化、系统化的语文知识脉络体系,指导学生有顺序的、从整体层面学习语文阅读文章。
        参考文献:
        [1]张缩影.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0(07):33-34.
        [2]周晶.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8):11-13.
        [3]王秀苗.探索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103-104.
        [4]冯霞.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01):1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