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景桂芹
[导读] 在新课标的视域下,如何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新的教学目标
        摘要:在新课标的视域下,如何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新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学会对生活加以观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多做、多听和多看等诸多方面狠下工夫,以便让学生在生活的广阔海洋中点点滴滴的累积写作素材,为今后的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写作教学;观察能力;写作兴趣
        引言: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科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写作可以考察学生们对于汉字词语的综合使用能力,同时能否写好文章的一个关键,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汉字以及词语的掌握还不够娴熟,语文知识的拓展量还很少,因此写作的时候常常感觉到无从下笔,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及时改变现有的写作教学模式,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来提升写作教学的效果。
        1.现阶段小学语文习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主动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存在着习作教学难教的问题与困惑。 学生在学生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写、怎么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该使用何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究其原因,与学生对语文习作缺乏兴趣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教师不合理的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甚至对导致学生产生厌恶心理,不利于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的开展。
        1.2内容空洞,缺乏新意
在小学生的习作练习过程中,存在着内容过于空洞的问题,基本上都呈现流水账的形式,学生的作品缺乏主题,都是通过东拼西凑的方式进行书写的,内容过于固化,缺乏新意。 教师在进行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主要是根据其他优秀例文内容开展的,缺乏真实性。
        1.3缺乏感情
在现阶段的小学生作文中,缺乏学生自己真实情感的表露,学生的作文中,没有与生活联系起来,缺乏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并没有对实际的事物进行感情的流露,学生仅仅是通过各种辞藻与修辞方式的堆砌的方式,进行作文的书写,这样的作文过于片面。
        1.4缺少美感,单调枯燥
写作教学讲究“美感”,注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再现美的教学内容”、“运用美的教学手段”以及“运用美的教学语言”来塑造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痴如醉,进而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美丽。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样的优质写作课堂实在是较为少见。而小学语文教学缺乏美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这与教师个人的语文专业课功底有关。许多师范类的学生在正式地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后,仅仅满足于教授学生知识,而忘了巩固已有的知识,汲取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反而使得自己的语文能力有所下降,所以在上课时不能用优美的语言将课文中美好的内容再现出来,更不能够成功地创设出优美的情境。另一方面,这与教师的语文教学技能有关。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从写作课堂的一开始到结束只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其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毫无美感可言,使学生感到语文写作课堂无趣至极,有时甚至令学生感到厌烦。


        2. 、观察能力培养
        2.1按顺序观察
按顺序观察是写作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观察手法,其讲求按照顺序来将事物展现出来,以此在文章中呈现出一副简明、规范的画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进入一间屋子”的描写,来引导来让学生学会按顺序观察的方法。教师先给学生一篇范文,并通过讲解来让学生了解范文当中是如何进行按顺序观察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按照范文的观察方法进行仿写,仿写的对象就是“班级”。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选择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品读,然后对学生易出现错误进行纠正。之后,让学生以“校园”为对象来进行按顺序观察,并进行写作,以此来实现依靠“学、仿、创”的方式来实现按顺序观察方法的学习,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写作工作当中。
        2.2抓住事物特点观察
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也是写作教学中较为典型的观察方法,其要求学生通过对所观察事物的突出点观察,来掌握事物的特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观察和写作。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具有特点的事物来达到教学效果。
        2.3不同方位,反复观察
教师应该由书本的教学,向学生表明反复观察的重要性所在,反复观察并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采取有所改变的观察,只有这样才能一次比一次观察得深入,才有所收获。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看图时,必须要结合顺序,可以从上到下或者是从左到右,从远及近等等,也可以是从中心然后向四周扩展,有助于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观察效果。例如引导学生对于图画内容进行整体性的理解,从人物形体和服饰样貌以及细节思想上进行合理揣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在观察完一幅图画之后,逐步过渡到几幅图画,然后抓住故事情节,对于图片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观察效果,掌握观察方法,也为后期的读写结合打下夯实的基础。
        2.4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在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寻找、积累素材。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多进行课外活动,开展丰富的户外活动,激发小学生的观察兴趣。经常提醒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常见的现象中发现其独特处、非凡的意义。
        2.5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观察的良好习惯
良好自主的观察习惯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能力,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在观察中,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让知识在观察中得到更好的使用。小学生具有自主观察的能力后,就会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处、实物的不平凡处。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积累写作素材,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善于从观察着手,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良好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训练,使学生的观察当中积累对事物的感受及认识,积累语言和写作素材。在对学生的观察行为进行引导时,要使学生感受人间的真情和生活的真谛,深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对写作产生热爱的心理,从而在写作中促进观察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粟姚美.谈小学语文观察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9).
[2]秦丽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6).
[3]岳清海.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几点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2).
[4] 刘文群. 培养观察能力 提高写作水平 [J]. 学周刊(B),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