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郭瑞
[导读]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习语言总是从字开始,然后才有了词汇、句子、段落、文章的学习
        摘要: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习语言总是从字开始,然后才有了词汇、句子、段落、文章的学习。同时,汉字又是中华文化的承载物,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一段故事,都表达了中国古人的思想。学习汉字,认识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教师教授汉字也需要带有文化的视野,从更高层次看待自身识字教学。本文论述了中华文化教育与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小学识字教学策略与中华文化思想相融合的途径,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更宽阔的视野看待识字教学。
        关键词:文化视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引言: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蕴含丰富、包罗万象、迷人深邃、精彩纷呈。中国汉字是华夏民族用其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用作记录的特殊符号,承载着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图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汉字更是中国的标志。汉字明显区别于其他音标文字,以图画示人,字如其意,见字如面。小学语文作为中国人学习自身母语的启蒙课程,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必经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识字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之美,领略到中华文化之美。
        一、中华文化教育与识字教学相结合
        1、打破传统识字教程束缚
        传统教材识字较为重视汉字的音形义。向学生教授一个字时从字的笔画开始,再到字的拼音,最后讲解字的含义。这样的教学过程确实帮助学生认识了一个汉字,学会了一个字的书写和读法,但是也使得学生对于字的由来了解并不多,对于字的真正含义了解的较少,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与以后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中华文化将汉字的演化过程向学生们展示,利用一个字讲述一个小故事。例如,父亲的“父”字,在甲骨文时期的书写方式犹如一位男性手执斧子在狩猎,为一家人的生计在奔波,父亲自古就有家庭和家族支柱的作用。
        2、利用文化环境开展识字教育
        近期,全社会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读书类节目和中文知识类节目层出不穷。教师和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社会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借助这些优质节目,展开识字课程。例如,在课程中引入《中国地名大会》的内容,一方面学会了与地名有关的汉字,另一方面了解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识字课程变得既有趣,又充满了中华文化知识。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内识字教育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让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机会接触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汉字,增加汉字识字量,也为学生学习提供记忆点,便于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汉字。


        二、小学识字教学策略与中华文化思想相融合
        1、循序渐进的策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古人早就向后人提出了量的积累的重要作用。各种学习注重的都是积累过程,小学语文识字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学生学习生字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策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每天积累,每天进步。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向学生教授如何制作生字卡,如何将平时经常看到的字词记录下来,通过生字卡每天学习、循环巩固,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词汇量,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之中。
        2、寓教于乐的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利用不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是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的方向。识字教学面对的主要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低年级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爱游戏等特点。汉字教学应当充分利用中国汉字特点,将学习汉字与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例如,可以开展“一个字就是一幅画”活动,让学生利用自身想象力一个字变为一幅画,并且评选出最美汉字画,最有创意汉字画,最抽象汉字画等等,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在这个活动之后,再引入书法课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汉字的奇妙之处。
        3、教学相长的策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小学语文识字教育中,尽管老师在知识传授的起着主要的作用,但是依然要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导位置,教师应当依照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教授学生如何正确的使用字典进行学习。又比如,指导学生网络查询信息学习。此外,教师应当发挥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关系作用,为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提供机会。例如,开展“每日一字”活动,让每天轮流安排一位学生向同班学生介绍一个生字,每个学生自己准备教学材料。让学生当老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汉字的理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这也是践行孔子的教学理念,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各自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是汉字的源头,汉字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表达,汉字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应当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汉字向学生讲述中华美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学生欣赏汉字之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语文的育人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此外,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社会、家庭在文化传承上的作用,鼓励家长在平时娱乐、阅读时,结合传统民俗故事,神话传说向学生教授汉字知识,介绍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陈云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李冬云.“偏旁归类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