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李国魂
[导读]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在小学数学的复习课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好,可以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要: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在小学数学的复习课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好,可以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复习内容多,容量大,时间少的情况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建构性学习和学科知识整合,能够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复习效率,有效地构建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应用
       
        1 基于思维导图复习课堂教学的实施要点
        1.1 课前引导,自主绘制
        一切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是希望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教学效率,并且使学生在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对所学知识掌握更加全面。基于思维导图的特性,不止是教师需要掌握该方法辅助教学,学生也同样需要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以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充分的利用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小学学生来讲,引导学习也是教师的基本工作,在了解一项新的学习方法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出一定的引导,讲述一些经典使用案例,并且它具有的优越性。在使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通过简单思维导图的绘制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自主绘制。例如: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一课为例,小学阶段接触到的平面图形也就那么几种,三角形、圆、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不同的图形之间周长与面积计算有相通之处。可以将其归类为树形图的形式,不同属性之间归纳为一个枝节,大体的树干就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将长方形与正方形归结在一起,将三角形、梯形牵扯到高的放在一起,其他平面图形放在一起,通过分类与公式的总结使得该章节内容更加立体化,清晰化,也方便学生有清晰的学习思路。之后便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1.2 课堂互动,完善导图
        在学生自主完成了思维导图的绘制之后,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到自己在思维导图绘制中的思维不足,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开展互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绘制出的思维导图所针对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对他人的思维导图有一定的了解并可以结合他人优秀的思维方式在以后的学习中绘制出更完备、更完善的思维导图。在学生互动给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做出总结,给学生指导性的意见,帮助学生解决思维导图绘制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老师的指导性意见修改不足之处,使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趋于完善和清晰明了。
        2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2.1 帮助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在没有了解到思维导图的实用性与简捷性之前,许多人会认为绘制思维导图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实际上,根据学生不同阶段对内容的掌握与学习需求,思维导图可以用不同难易程度的方式绘制。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个教学示例帮助大家理解思维导图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复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由于学生年纪小,所以教师需要使用特殊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内容,方便学习在复习课中运用方法有效复习内容。

在复习这节课内容时,学生对前面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和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本子的上边画两排连续的十个点,给出2+3,5+4,6-3,8-5等简单试题。以2+3为例,让同学将数字用点表示出来,上方圈两个,下边圈三个。数数一共有几个点,便得出了答案。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地方圈出小点,也算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该方法借助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有效有趣的复习学过的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
        2.2 帮助学生扎实学习“方位词”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学习方位词一章中,教师可以先通过介绍上下左右方位词的含义并给出示例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帮助学生选取位置绘画四种不同的图形。例如将三角形画在长方形的上边,将圆画在长方形的下边。然后询问学生,三角形在长方形的什么方位、长方形在三角形的什么方位。不断地用相同的图形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分析方位。在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大致掌握了上下两个方位词、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后,引导学生自主画图,学习左右两个方位词的使用方法。学生们在用不同事物画出导图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哪个东西在哪个东西的左边或右边,让学生充当主体地位。给老师讲解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教师在学生正确指出方位后积极鼓励他们,如此便能使一年级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富有条理的自主学习。
        2.3 结合实例绘制思维导图
        每个学生的思维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绘制出的思维导图也各具特点,因此老师不能要求学生绘制出整齐划一的思维导图,应该根据学生特点,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加强和同学间的交流,从他人的思维导图中得到启发,然后优势互补,方便达到更佳的复习效果。例如在复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一般会采用集合图来显示各种四边形之间存在的关系,虽然集合图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缺陷,就是图形存在封闭性。容易固化学生思维,不利于开放知识体系的形成。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复习四变形相关知识时,结合图形知识绘制出一个层级的思维导图,以此表示概念间存在的关系,如此可以使知识点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方便记忆和重新认识;另外学生在数学复习课中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后,教师同时需要引导学生相互间分享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并且以自己的思维导图做示范供学生们增添绘画导图时的经验和下手点。在分享之后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思想和绘制方法,帮助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时快准稳的掌握。
        3 结束语
        思维导图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所起到的帮助是它成为小学数学教育主体地位的主要原因,在分析它在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中我学习到了更多的新进思想与使用方法,很期待能分享给读者。
        参考文献:
        [1] 张晓叶.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法的应用探究[J].西部皮革,2016,38(12):168.
        [2] 陈大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法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447.
[3] 杨颖.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法的应用探究[J].品牌,2014(1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