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3月第6期   作者:郑婉
[导读] 百度对特质的定义是,特点以及品质,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来看
        郑婉
        新城区翠林蓝湾小学    467000
        摘要:百度对特质的定义是,特点以及品质,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来看,其中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针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从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这几项进行培养,从数学知识的掌握方面进行提升,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的具有价值化,助力小学生的发展。小学阶段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在当下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明确核心素养的特质,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造、健全等视角,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育,满足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一、引言
        核心素养教育观旨在分析教师该怎样教育学生,该教育出怎样的学生。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对学习的探索都在萌芽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和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关注学生的计算知识技能转到关注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学生的思想思维方式,学生是否具备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较少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必要因素之一,是教师想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达到的标准和教师想完成的教学目的。但现阶段,在小学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和课本知识,容易造成照本宣科的现象。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计划混乱,无论是对教学质量还是对教学效率都有着不好的影响。核心素养模式要求教学在教育教学中达到三个方面的维度标准,但经过调查,教师往往会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提升的维度,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
(二)教师的教学能力需待升级
        作为教师,知识技能能力都是达标的,但很多教师往往会忽视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我国一直是应试制度,也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会只关注学生的成绩,通过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甚至忽略了对数学学习态度端正以及学习兴趣度高的学生的认可,唯成绩至上。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前进方向的引路人,作为教师,不应偏颇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进行核心素养模式的教学时,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只有唯有分数至上的理念。[1]
(三)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长久而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较为严谨又神秘,学生在学习数学科目时,如走迷宫。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教师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可能会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小学教学阶段,很多教师为了打好学生的基础,往往会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反复做题来接受应试教育的考验,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大部分学生数学知识的探索,并且来自自我需求与热爱,而是教师的要求与压制,因此,整个教学流程没有满足核心素养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构建策略
(一)借助情景创设促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强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而思维能力的塑造离不开有效的情景创设。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更是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第一步。在此问题的基础上,数学教师就需要着手先解决学生兴趣的问题。学生兴趣的培养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喜好程度进行课程设计。当前,在教学中,也会重点将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放在首位。小学生喜欢欢快愉悦的氛围。因此,建议教育工作者,少一些知识的讲解,多借助一些多媒体设备,进行情景教学创设[2],多媒体能够将数学教师人为不能实现的图像、文字、声音全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备感染力,课堂更加灵活多变。学生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学教师的问题上,使学生更愿意根据情景教学中数学教师的问题,引导法思考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才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案例一: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表面涂色的初的正方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上,为学生列举正方形的例子,开展教学,将数学中”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点与生活化学习相结合起来,比如,商场的方形座椅、涂色的旋转方块立体设施,让学生在初步接触图形的教学中,可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正方形从形状到周长、面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正方形的知识认知程度,形成与其他知识的区分。
(二)借助小组合作化探索方式,构建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合作化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营造出一种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积极氛围,这有助与引导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来提高学习效率,构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思维,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对学生而言,合作化学习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全方位的针对学生开展教学,要对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加以关注,跟随学生的状态去开展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开展学习。[2]
        教学案例二,比如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关于知识点”统计与可能性”的章节知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点开设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元,进行讨论,探索这一新颖的话题,从而解锁知识的奥妙,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三)训练小学生自我测评素养
        在基于新课标的教学前提下,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小学教育者认为,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是不适用的。相反,要从小培育小学生对自我知识学习能力的评估,只有正确的评价,才能对自己的失、得进行评估。近而去总结自己学习中的问题,那些是自己会的知识,哪一部分仍然是自己生僻没有掌握的。唯有借助测评与反思这一方法,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问题总结的重要性。当小学生对自己周学、月学总结起来,就更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思考具体哪一部分知识自己可突破的,哪些知识面是自己擅长的,在擅长与弱项之间碰撞出创新思维。
(四)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在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知识的内化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留足充分的学习时间,小学生的思考速度以及知识储备,与教师相差甚远,思维转化能力不及老师,教师在备课环节需要充分的为学生留足时间,供学生学习、思考,而要避免不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授课。通过耐心教学与充足的时间留用,从而让学生在一种数学知识旅途中,体验到知识的乐趣与快乐。[3]
        教学案例三,比如,在学习图形知识,面对常见的生活化知识点,老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尝试找出与书本上图形相似的物品,记录在本子上,等上课的时候,拿出来照读,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五)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
在针对小学生开展数学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数学素养的培育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化与消化,比如,可以通过增设数学综合实践课,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具体可以让学生用三根火柴拼一个字或者用图形进行盖楼等,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概率与统计,对学校的项目进行统计,以此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数学核素显现。
总结:小学数学教育应该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为学生建立能够安静思考的环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内化学生的知识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加深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面前难题的能力,不仅将数学知识运用在学校,考试中,而是在解决日常实际问题时也能游刃有余。教师的数学教学不能只聚焦在提高答题能力和解题速度上,而是要加强感性分析和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丰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J].陕西教育:教育,2017:76-77.
[2]孙彦强,于娜.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华少年,2019:32-32.
[3]胡宏飞.问题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J].新智慧,2019:64.
蔡贵良.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个问题[J].新一代:理论版,2019:162-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