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3月第6期   作者:何淼
[导读] 在幼儿阶段的教学工作当中,将游戏运用到平日的教学工作中
        何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红旗幼儿园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  834000
        摘要:在幼儿阶段的教学工作当中,将游戏运用到平日的教学工作中,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深受广大幼儿教师的欢迎,将游戏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因幼儿年龄较小,身心尚未发展成熟,正处于成长的初步发展阶段,游戏教育的方式符合幼儿接受知识与理解知识的特点,为幼儿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本文首先阐述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意义,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创新策略,满足幼儿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育;创新策略
一、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意义
(一)提高幼儿适应能力
        在情感方面,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奠定幼儿的审美观,发展幼儿智力的同时加强幼儿的道德感,深化幼儿的成就感,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还能够缓解自己消极的情绪。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学习道德规范并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巧。在智商方面,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认知世界,例如,在参与打地鼠的游戏时,锤子是信号物,所对应的信号无则是被打的地鼠。画面切换、机智反应等相关因素,在这种游戏当中均有所涉及。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可在现实世界中不断练习各项规则。幼儿的发展具有以下两种趋势,首先是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其次是幼儿进一步的发展方向,爱好属于中间地带,也被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智力表现高于实际水平,沟通能力与思维能力也会略高于实际年龄。因此,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综合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引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保证幼儿形成健康人格
        在幼儿人格形成与全面发展的历程中,游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均有着深远的意义。所谓人格,就是社会当中每个人的个体兴趣。价值观念、行为、情绪等方面,所具有的特征模式以及行为,更加倾向于统一发展。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最主要时期,在对人格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幼儿期将要占据一半比重。三岁左右的幼儿会自觉感,当幼儿独立完成某件事情之后,则会有些得意甚至是自信满满。到了四岁所有就会变得自我扩张,幼儿能够在思想层面上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只属于自己,父母、玩具不能被他人占有。最后,当幼儿到了六岁左右,则会了解自我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将自己认知的道德规范作为参照物,并将其作为标准,判断自己的行为举止,逐渐提出自己的愿望并且做出一些规划。
(三)消除幼儿消极情绪
        若幼儿缺乏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并帮助幼儿在心态上获得平衡。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受多元因素的影响,会使幼儿情绪低落,但是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则能够缓解消极情绪,并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满足与愉悦。幼儿在探索与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时,游戏则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合理的途径。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每位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长板与不足,教师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挖掘幼儿的闪光点,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教学法的应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事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为今后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二、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个性材料
        幼儿园在为幼儿提供游戏场所的过程中,不仅要提供先进的硬件设施,还应提供不同种类的游戏材料,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提供足够的空间,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成长。例如,在益智区域当中,为了让幼儿充分意识到什么是几何图形,更好的记忆,可在益智区摆放不同种类的卡片,均是色彩与形状不同的图形,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找出相应的图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主动的投入其中,感受游戏的魅力,激发幼儿的潜在能力。
(二)明确教学方向
        游戏活动具有一定自主性,能够满足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动权,不再是教师命令的执行者,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的过程中。在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时,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导地位,能够独立的在活动区域摆放物件,尊重幼儿的审美能力,不过多干预和打扰。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其参与其中,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幼儿的情感并培养幼儿的组织创新能力。
(三)激发幼儿想象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可将音乐与美术相互融合在一起,使活动成为多样有趣的游戏,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美的认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从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提高幼儿对美的认知,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则成为进行美的教育的重要课程,对于幼儿性格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在美术课堂当中,教师可事先为幼儿播放《熊出没》片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印象进行绘画,真正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四)秉承因材施教
        每位幼儿的性格爱好、学习方式均存在差异性,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也各有差异。因此,教师应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验与感受。例如,部分小朋友在认识水果与蔬菜的过程中,教师习惯根据图片为幼儿讲授,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即便是简单的游戏,让幼儿亲自参与其中,提高幼儿的判断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幼儿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合理应用游戏教学法,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作用。因幼儿年龄有限,对于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性格特点,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另外,教师还应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了解幼儿对游戏教育的接受情况,明确游戏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促进游戏教学的实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疫情期间幼儿园开展特殊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小手总动员,乐趣生活化”[A]. 马玲.第二届张雪门教育思想研讨会[C]. 2020
[2].探究教师介入幼儿建构游戏的时机和策略——以户外建构游戏材料为例 [J]. 谢志清,张雪梅.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3].回归儿童教育理念下种植活动的实践与思考[A]. 叶英.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六期“成陶开讲”暨首届“立德树人 铸魂育人”中青年教师报告会论文集[C]. 2020
作者简介:何淼(1990-09),女,汉族,籍贯:甘肃通渭,当前职务:幼儿教师,当前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