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3月第6期   作者:刘思维
[导读] 小学生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身体素质,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刘思维
        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靠山小学 430413
        摘要:小学生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身体素质,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理解能力不足,学习学科知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数学学科,知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不能满足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所以教师应该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同时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开始寻求一种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未实现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完美融合,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与学生共同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完成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1小学数学教学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作为教育工作的实施对象,学生的表现,对知识的吸收情况,都是影响教育效果、反映教学水平的直接因素。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以后,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目标,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单纯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思维能力要求灵活性、原创性和敏捷性的特征,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体现在他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上,所以数学学习的本质也可以看做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足以说明数学思维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小学生因其年龄较小,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水平各异,所以教师在培养过程中还需因材施教,结合各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发展创造空间。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在课堂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发思维的灵活性。综合来看,数学思维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更好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教师非常注重讲解基础知识,但是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仍然掌握得不够扎实。由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比较陈旧,过度重视基础知识的灌输式讲解,忽略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体验,再加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感到困惑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在学习中对基础知识和概念一知半解,没有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在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情况下,思维能力自然得不到显著的发展。
        2.2教师对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虽然部分教师已经了解到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探求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具体的数学课堂实践中,为了节省时间完成各种琐碎的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2.3教师教育思想落后
        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制度的影响下,教师坚持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常会采用填鸭式讲解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也缺乏创新和改变,不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所以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3.1数学解题技能训练,提升思维的敏捷度
具备数学思维的学生能够灵活思考问题。为了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度,教师可以开展解题技能训练,选择一些可以灵活解决的题目,有目的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先自己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探讨解题方法。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计算:(3.9+5.3)+(6.1+4.7)=?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学生用了两分钟就完成了,结果完全正确,但是有的学生花费了五分钟的时间,结果还是错误的。教师可以让一位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这位学生说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3.9+5.3=9.2,6.1+4.7=10.8,最后将9.2和10.8相加就可以了,但是最后一步不小心算错了。紧接着,教师让一位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这位学生说这道题中有没有括号都是一样的,再认真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3.9和6.1刚好可以凑整,5.3和4.7也可以凑整,因此很快就得到了20的答案。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比一比,看谁能够用更好的方法得到答案,这样的解答技巧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而且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3.2引导逆向应用公式,提升逆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专项训练,改变学生一贯的思维方式,灵活转变解题思维,巧妙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例题:小明参加了一个知识竞赛,一共有10道题,答对一道题可以加8分,答错一道题会扣掉5分,小明最后获得的分数是41分,他究竟做对了几道题?教师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如果小明这10道题全部答对,应该获得多少分?学生说是80分。教师继续引导:那也就意味着其实满分是80分,但是现在只获得了41分,那么丢了多少分呢?有些学生到这里就受到了启发,得到39分是失掉的分数,根据题意可以得知做错一道题会失去13分,只要用39除以13就可以得到答错的题数,最后用10减去错误的题数,就可以得到正确的题数。这个解题过程其实是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的过程,不要总是顺着题目的意思思考,而是假设全部正确,这样就可以逐步求出正确的答案。
        3.3巧妙联系生活,扩展思维宽度
        学生的思维不能仅停留在一个点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拓展自身的思维宽度,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思考问题,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思维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发现其他的解题方式。例如,在教学《圆锥》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圆锥的概念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一位学生说金字塔,有学生说漏斗,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圣诞帽、铅锤等等。学生在相互交流之中发现了好多东西都是圆锥形状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接下来,教师拿出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体,它们的底面积和高相等,教师让学生把圆柱体装满沙子之后,再将里面的沙子倒入圆锥,学生很快便发现一个圆柱体里面的沙子恰好可以装满三个圆锥体。教师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给学生一些时间讨论,学生在交流中认为可以从体积入手解释这个问题。
        4结语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将学生课内时间与课外时间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以求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翁敏芳.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运用及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5)
[2]徐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2019,8(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