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的四大误区你了解吗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7期   作者:袁长英
[导读] 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肺部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

        袁长英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中心卫生院 610500
        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肺部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呼吸不畅,同时并发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哮喘疾病严重威胁患儿的生活,学习以及运动,更对其机体发育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及时对哮喘疾病进行有效干预非常重要,以免病情发展为成人哮喘,从而导致疾病迁延不愈,甚至对心肺功能产生损伤,病情发展为严重哮喘,若不及时加以干预会威胁其生命健康。
        小儿哮喘属于儿科重症疾病,疾病发作阶段会导致机体生理紊乱,不合理性控制哮喘疾病,会引发肺心病、肺气肿、气胸、呼吸骤停、休克、心律紊乱、发育迟缓等症状。因此,及时对患儿进行有效治疗,对控制疾病发展,改善患儿机体不适。但是,部分家长对小儿哮喘疾病认知不足,从而对疾病产生一定误区。因此,本文就针对如何走出小儿哮喘的误区进行阐述,希望可给予家长一点参考信息。
1 诱发小儿哮喘疾病相关因素
        ①过敏原:食物方面为鸡蛋、海鲜、牛奶等食物中含有特异性蛋白,从而导致小儿高敏;吸入物:接触到羽毛、屋尘、螨虫、花粉等引发呼吸道变态反应;感染的病原体与毒素,比如:流感、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②气候:气候温差大,忽冷忽热,小儿哮喘对气候敏感性强,一旦接触冷空气或者气压下降,就会引发哮喘疾病发作。
        ③非特异性刺激物质:工业刺激气体、烟草、灰尘、油漆味等对支气管粘膜感觉神经末梢与迷走神经产生刺激,从而导致支气管痉挛,引发哮喘疾病。
        ④精神刺激:小儿认知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大哭、大笑、恐慌后均可导致哮喘疾病发作。
        ⑤运动:年龄偏大的患儿会出现运动性哮喘,剧烈运动时间超过15min后会增加哮喘疾病发生,运动性哮喘疾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能力有着紧密联系。
        ⑥遗传:家族有哮喘史或者严重过敏者,会增加小儿哮喘疾病的发生。
        ⑦药物:心得平与心得安等药物会中断β受体,从而增加哮喘疾病发生。
2 小儿哮喘四大误区
        乱投医:家长想彻底将哮喘疾病治愈,看到小广告也盲目相信。多数小儿哮喘都是在疾病发作阶段才可确诊,平时无需药物治疗,建议家长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尽可能固定治疗医师,不要随意更换医师,以免总更改治疗方案,影响预后效果。

针对持续性哮喘患者,在疾病未发作阶段吸入激素有一定预防效果。
        不敢动:小儿年龄小,活泼好动,希望可到室外活动,进而增强体质,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道的抵抗能力。但,部分小儿体质薄弱,疾病较为严重,为预防哮喘疾病发作,家长不愿小儿到外活动。但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意识,虽然小儿机体不适,但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缩短小儿在外活动时间,禁止到人多密集的场所玩耍,若小儿活动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做好相关预防措施,降低机体着凉,还可调节患儿机体血液循环,增强抵抗与免疫能力。
        没信心:哮喘是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一定要保持耐心、信心的原则进行治疗,不可半途而废。由于成人哮喘疾病与小儿哮喘疾病有一定差异性。成人哮喘无法彻底治愈,只可通过控制疾病发展,降低疾病发作次数为治疗原则,但小儿哮喘患儿不同,其年龄低于5岁是有机会可以被治愈的。所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开展正确的治疗,这对疾病好转非常重要。
        不会养:小儿哮喘患儿体质抵抗能力、免疫能力薄弱,而且属于易过敏体质,在衣穿住行方面需要多加注意,不可给患儿穿羽绒服、带有动物皮毛的衣物,患儿卧室内不可放置带有花粉类的植物,在饮食方面禁止摄入海鲜、牛奶以及鸡蛋等食物,及时对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从而合理性规避相关有害物质。
3 小儿哮喘疾病的治疗措施
        平喘类药物主要为茶碱类与拟交感胺类,前者药物具有舒张支气管的效果,后者可控制生物介质的释放,缓解支气管粘膜水肿与充血情况,具有舒张平滑肌的效果。拟交感胺类常用药物为β2受体剂喷雾剂,具有用药少,治疗速度快,对机体损伤性小的特点,茶碱类所选择支气管扩张剂。
        抗胆碱药物中的异丙托品可抑制迷走神经胆碱纤维导致的支气管收缩情况,对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效果。
        a受体阻滞剂中的酚妥拉明不仅可扩张小血管,还可控制肺动脉痉挛情况,对心脏收缩与支气管痉挛有一定扩张效果,从而调节肺部循环能力,改善支气管扩张痉挛情况,消除气道炎性反应。
4 小儿哮喘疾病的预防措施
        通过相关数据可发现:小儿哮喘疾病的发生率呈递增模式,疾病反复发作对小儿机体健康与学习状态有一定影响,尽早开展预防措施有着重要意义。首先,一定要对小儿哮喘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了解其疾病发作诱因,从而在日常生活方面加以干预,避免患儿过度劳累,不正确运动以及精神方面受到刺激,更改居住环境,从而确保患儿机体健康。实施免疫疗法,对患儿定期注射麻疹疫苗、气管炎菌苗-核酪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淋巴细胞增殖状况,从而形成非特异性IgG,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应用干扰素、病毒唑气雾剂实施抗病毒治疗,还可通过稳定细胞膜控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中断化学介质的释放,进而达到预防哮喘疾病的效果。此外,加强患儿机体运动,进一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呼吸功能,增强肌肉张力,改善机体适应能力,而且合理、有效的运动还可使身心愉悦,增加饮食量,进而提升机体抗病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