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当下学前教育的度与量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3月第6期   作者:于倩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逐步升温,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于倩
        海军航空大学幼儿园  山东烟台 26400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逐步升温,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下学前教育也从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向着规范化转型。但在转型的过程中,知识内容不断增加、知识难度逐渐增大,使得学前教育对“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把握度与量,在保证学前教育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同时,让学前教育不变质、不变味,是十分值得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度与量
        学前教育在当下是一个愈来愈受到关注的论题,当下对学前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研究针对学前教育的理论进行探索,通过对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介绍,探讨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也有研究以部分学校作为案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某一学前教育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还有研究从我国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的角度入手,探讨学前教育应当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当下学前教育的度与量,以期真正发挥学前教育的作用,让孩子快乐成长、健康成长、茁壮成长。
        一、当下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前教育在当下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研究指出,“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正是由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使得当下学前教育逐渐向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但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传统的学前教育更多的是对孩子思维的启迪,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通过游戏等方式,强调趣味性、参与度,以寓教于乐为指引。但随着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升,存在着学前教育的度与量超标,与受教育儿童年龄不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过度重视知识灌输。幼儿有其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幼儿教育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包括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记忆规律以及兴趣累积等,过多的知识灌输虽然能够让孩子看起来“赢在起跑线”,但幼儿教育的其他重要维度如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其二,过度重视横向比较。适当的竞争是幼儿教育的有效促进手段,能够有助于其荣誉感的养成,团队竞争还有利于其团队意识的启蒙,但过早的引入过多的竞争机制和考评机制,容易给幼儿造成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问题,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
        其三,过度强化规范性。当下各种教育模式的引入让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接不暇,各种科学的理念、模式、教育方法,尤其是一些“舶来品”如过度被强调,反而容易导致教育僵化,无法真正适应幼儿的实际需求,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将承担过多不必要的压力。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探讨学前教育的度与量,才是当下十分重要的论题,只有及时调整发展方向,稳定发展节奏,才能让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在快车道上行驶得更加稳健。
        二、做好学前教育的加法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学前教育的度与量,但把握度与量并不是一味的放弃教育环节,而是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幼儿教育的内容和体量,总结出适合其成长成才的核心内容进行教育教学,总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重视习惯的培养。研究指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不仅需要加强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还需要注重对幼儿行为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舍弃部分不必要的知识内容,但是对于幼儿习惯的培养是绝不可以舍弃的重要部分和核心内容,良好的习惯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成长之路,必须在教育的各环节中融入习惯的培养。
        其次要注重兴趣的激发。通过游戏等方式,强调趣味性、参与度,以寓教于乐为指引,提高学前教育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这是学前教育的应有之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够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良好的兴趣作为指引,学前教育是兴趣养成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要注重兴趣的激发,将这项工作融入学前教育各个环节常抓不懈。
        第三要重视思维的启迪。幼儿的思维习惯处于启蒙阶段,无论是形象思维能力还是逻辑思维能力都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激发,学前教育阶段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孩子大脑发育成长,是具有长远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有益教育活动,也是为学生未来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影响因素。
        做好学期教育的加法,就是将学前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从复杂的形式与冗杂的内容中抽离出来,给予充分关注和研究,从而把握学前教育的内核与命脉,不断推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做好学前教育的减法
        把握度与量,做好上述加法的同时,势必也要做好减法,将不应属于幼儿教育的冗余内容大胆剔除,解放孩子的同时也能够使学前教育工作者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真正有益的学前教育环节中去。具体而言,做好减法,就要避免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一是避免小学化倾向。研究指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作为制约我国高质量幼儿园教育开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存在已久。近几年,政府及相关部门下发了多个文件,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明确指出:坚持在小学一年级开展“零起点”教学,禁止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的教育内容。由此可见,防治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势在必行。”[3]杜绝小学化倾向,就要将学习具体知识内容与学习如何学习区别开来,前者是小学教育的任务,而学习如何学习则是需要从学前教育阶段就探讨研究的内容,有效避免小学化倾向,就是更加专注于学习本身,而非某一个知识点或知识体系的教育。
        二是避免盲目攀比倾向。幼儿教育的评价不应当是多即是好,如甲幼儿园每人可以背诵100首古诗词,会进行10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而乙幼儿园则只会背诵1首古诗词,但每一位小朋友可以将自己理解的这首古诗词中表达的内容通过表演、绘画、讲述等形式进行讲解和表演,按照多即是好的评价标准,显然甲幼儿园的教育表现更加出色,但是从幼儿教育的整体出发,攀比背诵诗歌的多少和公式定理的运用程度,显然与幼儿教育的初衷并不契合,因此这种错误倾向以及其背后存在的评定方式,也应当做减法。
        做好学前教育的减法,就是剔除掉与学前教育规律相悖的内容,让学前教育“轻装上阵”,真正让孩子们应该学习的内容进入课堂,为孩子们“减负”。
        结语:在保证学前教育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同时,让学前教育不变质、不变味,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前教育的作用,让孩子快乐成长、健康成长、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德庆拉措.新时期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的融合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1(26):176-177.
        [2]段蕾.浅谈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7):171-172.
        [3]苏云晶.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治理路径[D].东北师范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