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管理中教师角色转型及专业成长探讨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3月第6期   作者:曾桂英
[导读] 幼儿园课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主要依赖教师这一角色予以落实和完成。
        曾桂英
        广西省荔浦市第二幼儿园,546600
        摘要:幼儿园课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主要依赖教师这一角色予以落实和完成。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下,教师作为幼儿园课程管理的直接工作人员,其角色的转型备受关注,同时,在其角色转型的前提下,如何实现专业成长,也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下面,文本就结合幼儿园课程管理中教师角色转型及专业成长进行探讨,以提高幼儿园课程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管理;教师角色;专业成长

        新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作为幼儿园课程管理的重要实施主体,应该肩负起自身的责任,行使好自身的权利[1]。考虑到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实施主体,其角色转型和专业成长成为了决定幼儿园课程管理实施成效的重要因素。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园课程管理中,教师对角色转型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但具体落实中还存在些许问题,导致其专业成长还不尽如人意。基于此,幼儿园课程管理者,教师如何通过专业成长促进角色转型,同时又如何在角色转型中实现专业成长,成为了当前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中教师角色
        幼儿园课程管理是幼儿园整体平稳运行的基本保证环节,教师作为幼儿园课程管理有效实施、开发和改革的主体力量,应该认清自身在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中的教师角色,以便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针对儿童去做,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从实际来看,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中教师角色定位非常清晰,主要是①从原本目标取向课程管理中的被管理者转变为主体取向课程管理的管理主体。以往的幼儿园课程管理中,教师只是课程管理的实施者,而现在,教师在课程管理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以展现,其课程管理行为主要依靠个体的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所以,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中教师角色应变成主体取向课程管理中的管理主体,而非传统课程管理中的被管理者。②从原本幼儿园层次课程管理中的拥护者、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建议者、主动设计者[2]。以往,幼儿园课程管理主要由 教育行政部门人员与课程专家把控,教师难以在工作中发展积极性和专业能力,其仅仅是拥护者和被动执行者。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使得教师在幼儿园课程管理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教师转变为了建议者、主动设计者,需要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负责,需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资源与课程评价工具等。③从原本班级层次课程管理中的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指导者和支持者。一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和幼儿教育都秉持着“尊师重道”这一传统理念,这使得幼儿园课程管理也一直延续着这种理念,将幼儿教师当做课堂的权威、中心。 而新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育活动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作为直接参与者,应该以幼儿为主体安排各项课程活动。基于此,教师就应该抛弃自己原有的课程的控制者、权威者的角色,以符合幼儿、贴近幼儿的生活,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由此当好“指导者”“支持者”这一角色。
        二、幼儿园课程管理中教师角色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主动性,对于转变角色认识不到位
        幼儿园课程管理中教师角色转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部分幼儿园教师的意识形态过于落后,以至于影响其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以及其在课程管理中的角色认知定位。在幼儿园课程管理中,教师是课程的主体,也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其需要按照既定的课 程计划付诸实施行为。但是,部分幼儿园教师在集权型课程管理体制下,过分地强调标准化 和高效率,以至于其思想上欠缺主动性,认为只要做好拥护者、执行者、任务的完成者即可,不必要以新的角色来开展各项工作。

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不愿承担课程“管理者”的责任,未能以一个积极地心态花费大量的时间 和精力去设计课程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只愿意按部就班[3]。
        (二)教师缺少执行力,在角色转变上未有效落实
        虽然幼儿园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一定的权利,使其有机会与教育行政部门人员与课程专家一起把控课程管理过程。但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部分教师因能力上的不足以至于其执行力不强。具体表现为,部分教师成为了“模仿者”,只热衷于搬运已成功的课程模式;部分教师只一味地附和家长需求,盲目赶潮流;部分教师在幼儿园本身的资源支持下,只听从专家的专业意见和建议执行具体任务,未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此,使幼儿园课程管理陷入一片混乱。这实质上体现了并教师未真正成为课程管理的主体。概言之,就是因教师缺少执行力,使得其角色本质上并未转变。
        三、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中教师的改进方法
        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基于此,作为教师,要寻求转型的有效方法,以实现真正的角色转变,实现专业成长。实际上,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中教师想要尽快实现角色转变,首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理念。随着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向的发展,新旧教育理念正处于交替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在思想上一定会产生一些矛盾之处。在这种情形下,幼儿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围绕幼儿的需求来设计开展各项课程管理工作。其次,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自主学习,依靠幼儿园的培训平台和机会,尽可能地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课程管理方法等,争取以此为课程管理提供支持,进而推进角色转变的进程。最后,教师应该敢于创新尝试。教师作为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指导者和支持者,要敢于做创新之人,把自己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为此,需要保持一个平等与积极的心境状态,然后多钻研、多尝试,品尝“创造”的价值果实,从而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以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课程管理工作。
        四、教师在角色转型中的成长
        幼儿园课程管理中,教师在角色转型中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从幼儿园课程管理过程来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全方位的,其从课程执行者向教育研究者转变,从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评价的主体、课程的设计者以及课程实施的研究者转变;从被动执行者向主动设计者转变……这一切的转变都体现了教师这一角色的价值,体现了其成长价值。更具体来讲,教师在角色转型中的成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意识的转变,其意识到了自己是幼儿园课程的管理主体;二是教师能力的增长,其为了参与课程管理而努力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以求做好角色转变后的各项工作。所以才说,教师在角色转型中实现了专业成长。
        结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基本遵循,其对于教师角色转变提出了一定的新要求。基于此,在幼儿园课程管理过程中,想要让教师焕发出新的活力,就必须让其认识清楚自身的角色定位,并使其据此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并对自身在课程管理过程中的做法和行为予以反思,以便于寻找出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中适用于自身角色的改进方法,从而实现专业成长。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教师找准角色定位,并为自己创造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为幼儿园课程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金尧江.立足课程改革,推进特色建设——幼儿园管理新模式构建研究[J].天津教育,2021(11):89-90.
[2]姚红.促进幼儿园园本课程课程建设的管理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4):63-64.
[3]卢艳.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心的价值与建设管理[J].幼儿100(教师版),2020(11):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