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微微
河南省焦作市光明中学 454002
摘要:班级管理是每一位班主任承担的核心任务,关乎初中生能否高效率学习、健康成长。文章以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为对象,结合具体案例,简要阐述了教育艺术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原则、方法,希望为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教育艺术
前言:班主任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可以为初中生的成长保驾护航。进入初中阶段,学生思想活跃度大大提升,自主意识有效增强,以往命令式的班主任管理方式极易引发初中生的抵抗心理,不利于和谐班级氛围的创建。此时,根据初中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探索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艺术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艺术应用原则
1、情真
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情感表现对于初中生受教育程度具有直接的影响[1]。在教育工作开展时,班主任不同的情感表现也会促使初中生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为了在教育中正确表述恰当的思想情感,班主任应贯彻情真原则,将对初中生爱护有加的情感融入到教育中,直接激发初中生情感层面的体验和认同,达到以心换心的效果。
2、理通
理通即道理正确、表达完善,前者需要依赖班主任的思想觉悟、丰富的工作经验;后者需要班主任科学运用语言艺术,利用科学的语言,根据初中生认识、阅历、性格、接受道理情况的差异,恰当阐述科学的语言,并结合风趣的事例,调动初中生的思维,促使初中生可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得到启发。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艺术应用方法
1、就地取材
教育说理主要是班主任通过讲道理、摆事实等手段,对初中生进行正面教育,达到启发初中生觉悟、指导初中生言行、提高小学生认识的目的。教育说理中的“理”即正确道理,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以及贯穿班级管理的一条红线,强调以理服人,是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最基本、应用概率最高的教育艺术。在教育说理艺术应用过程中,班主任应保持客观的心态、平和的态度,以师生相对而立或促膝而坐的形式,创造自身与初中生心理相容的调节[2]。待初中生态度恢复平缓之后,就地取材,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贴切而生动地委婉询问原因或情况,循循善诱,在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同时,促使初中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身的关心和爱护。
比如,在某次大课间活动中,临近结束时足球爱好者正在开展最后的较量。此时,突然出现学生A将学生B压在身体下捶打的情况,虽然在班主任及时干预下,两名学生被分开,但是学生A的“犟”劲又犯了。在将其叫到办公室后,学生A将左手和右手绞在一起,反复拧动,同时下嘴唇向上稍微前探,嘴巴里不停地发出“呼呼”的声音,眼睛也不友好地斜视着学生B,甚至用力撕咬袖口。此时,对于学生A来说,任何语言教育都无法发挥良好的作用,甚至会导致生生之间关系僵硬。因此,班主任应采用恰当的教育说理艺术。首先,进行
“冷处理”,帮助学生A恢复平和的心境。比如,让学生A帮忙将作业发放到其他学生手中。经过十几分钟后,再次询问有关足球竞赛的情况:刚才你们组进球了吗?进了几个?随后逐步将话题引到两名学生身上,循序渐进的了解事情的由来。
在学生A反复陈述自己捶打学生B的原因而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时,班主任应避免与其争论错误方,而是赞扬学生A主动表述的勇气,然后询问其最先动手的对象,在了解是学生A最先动手后,以平和的态度进行教育:足球撞到你的身上是实施,你最先动手捶打学生B也是事实,那为什么不事先询问原因就动手呢?再者说,足球运动原本就存在合理冲撞风险,你是我们班的足球猛将,应该明白足球规则中的这项规定,难道以后遇到足球撞人的情况都要动手打人吗?观众席上的人又会怎样看待足球队员呢?在这个基础上,班主任可以从伤害身体、影响正常活动、破坏集体荣誉等方面,为学生A点明打架的危害性,帮助其对自身行为的不当之处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避免类似情况的重复出现。
2、差异教育
差异教育就是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追求每一位初中生最大化发展的教育。初中生的认识有快慢之分,生活阅历有深浅之别,性格更是存在刚柔的巨大差异,班主任应尊重初中生的个性及人格,并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真实、全面、准确地阐述科学道理,以便促使每一位初中生都可以在倾听中受到启发,主动发散思维,在发散思维中受到教育。
对于品学兼优的优秀生,鉴于其自尊好强、荣誉感与超群意识强、充满自信的性格特点,班主任应贯彻严格要求与不断激励、防止自满与弥补挫折的原则,在持续激励优秀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同时,及时向其“泼冷水”,人为设置挫折,避免其产生自满情绪。同时帮助其消除嫉妒情绪,引导其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对于思想基础好、学习成绩不稳定、甘居中游的中等生,鉴于其信息不足、表现欲不强的特点,班主任应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个别教育。并打造适应中等生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帮助中等生增强自信。
对于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均暂时落后的后进生,鉴于其不适度自尊、意志力薄弱、学习动力不强、是非观念模糊的特点,班主任应在尊重后进生的同时,主动给予关心、爱护,先成为后进生的“益友”,再成为“良师”。同时提供范例,适度增强后进生施肥观念以及学习动机。
3、适度批评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缺点与错误无法完全避免。在发现初中生犯错误后,班主任应以爱心为前提,适度运用批评艺术,寓批评于尊重之中,寓批评于宽恕之中,寓批评于关怀之中,寓批评于自责之中,在帮助初中生认识到自身错误的基础上,避免师生心理隔阂的出现[3]。比如,对于某位经常扰乱班级纪律并拒绝承认自己错误的学生C,班主任应在每次批评其时,从多个方面了解其犯错误的材料,即便是一个小细节,也应该花费精力搞明白,利用事实根据消除学生C的侥幸心理,避免学生产生“平白无故”之感,为其主动矫正提供依据。再如,对于某位经常迟到的学生D,班主任可以在其再次出现迟到问题后,要求其总结以往迟到的原因,并启发其思考克服的办法以及无法克服的瓶颈,对于后者,主动给予帮助,学生D逐渐克服了迟到的问题。通过考虑初中生心理承受的“留有余地”批评,可以产生事半功倍达到教育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批评初中生时,班主任应给予初中生足够的申辩机会,避免偏听或臆断。同时应将尊重初中生人格、热爱初中生作为批评的前提,保持温和的态度,以一种亲切的语调、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声热情的问候、一句真诚的鼓励,消除初中生的反感情绪,避免过度批评伤害初中生自尊心而促使其一蹶不振,甚至耿耿于怀。但是对于初中生屡教不改的情况,就需要严厉批评,甚至点明问题的严重后果,促使相关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批评之后,班主任应持续观察相关学生的言行,在发现其细微进步后及时表扬,同时在后续评价过程中应避免“揭老底”,打消学生的反感情绪。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管理作用。而教育艺术的应用,是初中班级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因此,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班主任应根据初中生个性化特征,有针对性的运用教育艺术,在保证课堂教学秩序的同时,为初中生全面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李芸芸.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分析[J].新课程,2021(17):227-227.
[2]吴春花.浅谈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语言艺术[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05):29-29.
[3]黄晓青.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刍论[J].成才之路,2021(1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