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凯杰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1
一直以来义务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人才储备以及产业转型中都位于重要地位。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都很重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将义务教育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内。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的同时形成了由国务院领导、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资金管理模式。由此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财务管理属于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强调义务教育财务管理效率是解决收支不合规、核算不规范的根本方法。2006年财政部下发《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通知》文件着重强调了资金所有权和资金运营的分离,取消学校的会计岗位和银行账户,在教育主管部门设立教育核算中心。该模式在财务管理形式称为"校财局管"的运行形式。
自“校财局管”模式实行以来,各地通过财务人员的合理配置有效提升了会计核算的整体效率,同时依托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有效完善教育经费使用机制;保障核算过程受到学校行政部门与政府财政部门的双重监管,建立起高效的教育经费监管核查体系;此外,“校财局管”模式有利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同时缓解了学校的财务管理压力。“校财局管”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步,但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研究分析了这种模式的问题,同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校财局管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财务管理不到位,弱化主体责任,内部控制缺位
在校财局管的模式下,中小学缺乏会计专业人员、兼职报账员、资产管理员情况普遍。同时,内部控制缺位,教师与资金主管部门存在严重的信息壁垒。中
小学资金实行公用经费基准定额,预算统筹资金收支,在校财局管的模式下,管理模式和管理层次虽然简化,但是,资金主管部门无法完全基于学校的现实情况配备资金,导致资金效率不高。
(二)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重大项目可行性调研以及集体决策不严
校财局管模式虽然杜绝了中小学乱收费、资金体外循环以及学校账外私设小金库的现象,但是依然无法完全平衡区域内和区域间教育资源。学校资金收支预算依然需要考虑义务教育人数,这引导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向。对于经费拨款充足的学校来讲,年底突击花钱、项目立项没有党委或者学校领导班子的集体决策现象普遍。对于资金薄弱的学校来讲,资金使用捉襟见肘、只能依据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安排,限制了这些学校的发展,致使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利于区域教育平衡发展。
(三)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约束力不够
目前,尽管校财局管模式运行比较成熟,但是与高等教育相比,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监管单位对于义务教育的监督管理仍然处于相对宽松的状态。同时在学校内部,一人兼任多个不相容岗位、岗位权利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效率。此外,学校的核算业务复杂,导致监管工作存在一定难度,经济业务的真实性难以判断,实践中仍然存在真票据假业务等违规行为。
进一步完善“校财局管”模式的建议
(一)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预算、核算人员队伍
“校财局管”运行模式对核算中心的财务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不仅仅是
核算中心、中小学也需要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按需设岗、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财务人员占比。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关心财会人员在教育行业的职业发展,制定会计人员专门的职称评聘以及奖励方案,引导财会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服务教育事业。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与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会计人员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的职业责任感。此外,定期组织区域内各学校会计人员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应选择业务性强、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理论和实物案例,使教育系统财务人员能举一反三、保持财务知识的张力,提高核算工作效率与质量。保证财务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政策以及会计准则执行业务。
(二)明确财务管理职责,强化学校主体责任
校财局管模式下核算中心统一资金的所有权,学校保留资金的使用权、审批权。学校依然保留会计的主体责任,各学校应该确立完整的审批流程,明确分管财务的校长。“三重一大”事项需要经过校委会集体决策确定。除日常报销外,要对学校财产物资进行分类,界定固定资产范围,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库和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学校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规范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和报废转让程序,将财产物资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加强法制宣传,建立各学校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制,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对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按“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追究相应的责任。另外,协助各学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和权限,规范审批和稽核制度,实现各岗位间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的重要保证,运用行政手段促使各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实施。
(三)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服务结构
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要加大对各纳入集中核算学校的宣传力度,使
各学校从制度上防范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意义产生认知,消除对集中核算的误解,营造改革氛围,争取广泛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使各学校领导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权与责的关系,将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进一步深化,有效地促进教育系统内部的反腐倡廉。增进交流协调,各纳入集中核算学校的负责人和报账员的配合是会计核算中心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应积极主动和各学校联系,组织开展讲座、座谈等形式的活动,邀请相关人员参加,使各学校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运行情况,并适时听取各学校对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中心以及学校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实施会计监督的同时,更应注重服务性,为义务教育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报账环境。同时核算中心要逐步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改变将会计核算中心单纯视作核算机构的观念,从制度上既保证学校资金所有权、财务自主权的实施,又保证会计核算中心职能的发挥。
(四)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依托信息化技术提升财务效率
各级财政部门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核算中心、学校均应加强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财务信息化建设要做好科学规划、制定信息规范,做实基础工作,完善公共基础网络,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可与有实力的软件企业开展合作,构建统一的服务标准和体系,缓
解技术人才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困扰。运用先进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实现教学、管理、审计等系统与财务系统的信息集成与数据共享。同时相关部门在开发与维护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坚持机制创新,确保相关制度建设能够跟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校财局管”利弊与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J].财会学习,2020(35):37-38.
[2]陈九大.“校财局管”模式下如何加强会计管理[J].会计师,2019(18):44-46.
[3]牟秋菊.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校财局管”实践的对策建议——以贵州省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19,30(02):41-44.
[4]梅粉鸿.农村中小学“校财局管”财务管理分析[J].财会学习,2017(14):76.
[5]申亚民.陕西省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模式研究[J].唐都学刊,2013,29(04):112-118.
[6]彭久麒,杜勇.“校财局管”模式的绩效分析[J].会计之友,2013(08):110-113.
毕凯杰(1991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威海,职务/职称:科员,学历:研究生,单位: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课题来源:山东省教育会计学会2020年度课题项目
课题名称:“校财局管”运行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
课题编号:sdjk20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