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涛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侨中学 广东省惠州市 516157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教学领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普及。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相契合的人才,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将以农村学校为例,在分析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举措。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
对于初中生而言,道德与法治属于必修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学科在初中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辨别社会善恶,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站位,在充分结合课程实际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有效联系生活实际,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基本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很多农村学校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和理解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真正内涵,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可能使得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而出现学生不能充分理解部分基础知识的情况,这会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1]。但是在农村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生硬,同时课后练习也存在较大的局限,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对该课程出现抵触或者厌倦心理,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而且也不利于教师积累经验经验、创新思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因此,农村学校应该积极改革和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学理念,探索出一种与学生和教师更加契合的教学理念,实现师生双方的共同进步。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该适当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应该选择恰当的生活化元素将其添加到基础知识中,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加知识的灵活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愉悦和快乐,并通过阶段检测和课后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2]。生活化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初中生实现学习效果的大幅提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理论。基于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备课阶段应该深入研究生活教育理论的细节和要求,在结合自身情况和和授课实际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科学、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计划,并为学生创建生活式的学习氛围[3]。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生活元素,通过结合生活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节课的内容时,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首先可以简单了解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将其整理后用于课堂举例,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课程学习中。目前,对于“老人摔倒时扶与不扶” 这个问题依然存在着诸多争议,从道德层面来说,应该积极倡导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冷漠的态度并不可取。教师可以依据这一角度,向同学们列举具有代表性的社会话题,引导学生充分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相关话题发表看法,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使得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4]。通过教师的细致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适应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而增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意识。
(二)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课堂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时,不仅应该采取常规的授课方式,还应该重视授课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强化理解教学内容,将教室作为师生进行课堂互动的重要场所,构建时代特色显明的课堂环境,重点将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培育学生的价值体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刚刚开始接触海量知识和社会百态,这就在很大程度程度上方便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结合中学生的特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课堂内容,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灵活性和趣味性[5]。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中《爱在家人间》 这一节课的内容时,首先应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社会的热点事件——子女争相分割老人拆迁款却因拒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老人告上法庭,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孝道以及家庭关系的维系等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时,应该积极融入与学生的生活有关的素材,充分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爱好和兴趣选择教学材料,使得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更加深刻的理解相关知识[6]。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在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中《法律陪伴我们成长》这节课的内容时,首先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梳理清楚课程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尝试剖析部分社会问题,并通过例举类似性质的事例使得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同时,教师不应该将知识点的深度局限于书本中,需要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部分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在确保教学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有效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的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生活化教学的质量,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不断善和丰富教学方法,通过创建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等举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使得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明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 考试周刊,2020(4):115-116.
[2]李庆平.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 学周刊,2019(8):101.
[3]马爱军.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5):57.
[4]吴琼.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0):101-102.
[5]王建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 中外交流,2018(51):270-271.
[6]江年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