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阈下的小学语文童话选文及其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郑金花
[导读]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郑金花
        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350000



        摘要: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童话中的生动的语言以及想象力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普遍受到了儿童的喜欢,针对这一情况,童话也逐渐的走进了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但是在小学语文的书本教材中对童话的选文存在着一些问题,下文中,主要从童话的选文中,展开的一些措施,以及如何有效的开展童话的教学,展开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审美;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童话选文;教学研究
引言: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书本教材中选出的童话对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对学生整体的素养都有提升的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首先对“童话、寓言、自然与生命等”展开阅读。这一过程也充分的说明,童话在小学的书本教材中是首先要考虑的文体。对于如何选择童话,这是目前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审美视阈下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的选择
        1.提升童话在书本中的数量
        在对书本教材的分析中发现,童话的占比,在低年级的阶段所占的比重很大,但是上了中高年纪,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所以,在中高年级中,也要在书本中加强童话的占比。
        2.对童话的主题进行丰富
        在小学生的书本教材中出现的童话相对来说都比较的单一。主要的形式就是以教育为主要,对此建议可以减少一些教育类的童话,多加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童话故事,最大程度的发挥出童话生动、活泼的特点,并且让童话的主题多样性展开。尽可能的减少以道德为主的童话,多加入一些更贴近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故事,主要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为目标,给学生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和生动感,让学生爱上童话。
        3.扩展童话类型
        在进行选材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故事都是拟人化的修辞手法[1],这样就阻碍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教材的童话中,尽可能的加入更多的童话类型,比如常人体童话以及超人体童话等,以此来扩展童话的类型。
        4.对经典文章不可进行删减
        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经典的作品是在向读者表明自己的态度,他想告诉读者所有的东西。可见,经典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小学童话的选文中,要尽可能的不改变原著的主要内容,不要对原文进行随意的删减,改正后的童话就没有了之前的感觉,学生们也不能接触到原本的故事内容,这样的删减文章,是令人乏味的。


二、审美视阈下小学童话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1.角色扮演模式
        童话因为语言的生动、有趣,所以,大多的学生更加喜欢童话故事。在展开语文童话教学的环节中,可以引进角色扮演的模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童话学习的热情,并且把这一童话故事进行内化,还可以积累相关的语言词汇,学生们会更加的理解童话人物的心情,由此也就清楚了主题的意义。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的爱玩、爱动,他们更愿意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如果要让他们对童话中的人物进行模仿,他们肯定会非常兴奋。在进行表演模式之前,老师要规定好相关的规则,同时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表演。比如在学习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在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之后,可以选几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主要是小壁虎和其他几个小动物的对话,感受他们之间有礼貌的交流,并且对文中的动词进行更深入的体会。学生们可以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把故事表演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喜欢表演,老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们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以此也能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对童话故事进行复述
        童话的主要传播方式其实是“讲”,这本来就是民间传来传去的文学,所以,让学生对童话进行复述,这很重要。在小学书本教材中的童话,基本上都是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利开展的,在结构的安排上,会出现反复的特点,所以,学生们在读过之后,很容易就记住了故事的情节,并且可以复述下来。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有一篇“小猴子下山”的童话故事,这篇文章的插图很漂亮,和课文的内容紧密结合,文章中出现的情节以及每个段落的写法基本相似。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依据插图,让学生进行复述,比如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猴子回家的时候,为什么是空着手回家的等。又比如在进行二年级的学习时,学到“蜘蛛开店”这一节内容[2],课后的示意图,非常直观的展现了蜘蛛是因为孤独开的店,并且不停的对招牌进行更换的故事。这一篇的结构类似,语言也有规律。在对口罩、围巾和袜子的出售中,先写的是蜘蛛要卖什么,然后把招牌挂上去,等到顾客来了,蜘蛛是怎么做的呢?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把相关的思路理清楚,找到里面的规律。然后让学生依据示意图,展开对文章的复述,通过对童话的复述,学生就掌握了结构反复以及语言有规律等特点,这也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总结语:
        以上就是在审美视阈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中童话选文的问题以及在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开展。在进行选文的时候,要考虑到童话本身的特点,不可千篇一律的以道德为出发点,要充分的发挥出童话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用角色扮演的模式以及对童话的复述模式,让学生更能理解童化的主题含义,并开展有效的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幸.浅析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0(64):39-40.
[2]陈羽丰,荣维东.中美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类选文比较——以人教版小学语文(2001版)和California Treasures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8(36):74-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