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葵
广东省湛江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33
摘要: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幼儿园是开展幼儿环保教育的主阵地,生活化的环保教育则是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幼儿环保教育生活化为研究主题,通过主题活动、一日生活、习惯培养、教育优化等手段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结合当前垃圾分类的环保举措,将环保教育和现实生活、幼儿的实际行动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目标。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保教育;生活化;环保意识;垃圾分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着力营造健康、和谐、丰富的教育教学环境,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在幼儿园生活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这一要求可以看出,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要和生活密切联系,采取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开展环保教育,引导幼儿认识到生活中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和环保能力。
一、发挥幼儿园环保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幼儿园是开展幼儿环保教育、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主阵地,这就需要教师立足当前环保工作的发展实际,以幼儿园现有资源为基础,建立起更成熟的幼儿环保教育体系。譬如在以“垃圾不落地,生活更美丽”的环保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类型的垃圾,学习简单的垃圾分类,让幼儿对“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有基本的认识,通过儿歌、口号、童谣等形式强化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展开环保教育,将垃圾分类融入幼儿的生活中。比如幼儿吃水果的时候有削的果皮或者剥下的香蕉皮,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幼儿:“小朋友知道水果皮属于哪类垃圾吗?”孩子们会猜测或说出自己认为的答案,无论对错,教师都要让孩子们大胆说,如果说的对可以给予鼓励和表扬,如果说错了,教师在及时纠正的同时,还要强调果皮属于厨余垃圾,从而加深幼儿对垃圾分类的印象,同时也不会感受环保教育枯燥乏味。在这样的环保教育形式下,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园在环保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营造生动有趣的环保教育氛围。
二、以主题活动形式推进幼儿环保教育
幼儿环保教育要突出系统性、针对性和切适性,符合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同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教师在环保教育中要融合“生活化”和“趣味化”两大特点,避免生硬空洞的理论灌输,让幼儿能够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实现环保意识向环保行为的过渡。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相应的主题游戏,通过主题游戏的形式避免环保教育中的“空、散、乱”的问题。
例如在强化幼儿垃圾分类能力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垃圾宝宝要回家”的情境,分别搭起四个红黄蓝绿的垃圾箱,分别表示不同的垃圾回收类型,同时也是垃圾的“家”。幼儿则扮演投放垃圾的角色,每个孩子手里有不同的“垃圾”,(为了保护幼儿的卫生安全,“垃圾”都是教师和孩子们用废旧物品制作的,不会对孩子的健康和幼儿园卫生造成危害)需要找到正确的投放点。教师在垃圾箱后面配合幼儿完成垃圾分类游戏,活动片段如下:
幼1:“我的垃圾是香蕉皮,我要到厨余垃圾箱,厨余垃圾箱是绿色的。”
师:“宝宝你真棒,绿色的厨余垃圾箱欢迎你。”
幼2:“我的垃圾是小电池,小电池是可回收垃圾,我要找蓝色的垃圾箱。”
师:“等一等,等一等,宝宝再想想,小电池是什么垃圾呢?”
幼2:困惑的摇摇头。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想一想,电池属于哪类垃圾?”
幼(齐):“有害垃圾!”
师:“很好,那么有害垃圾要放在哪个垃圾箱?”
幼2:“红色的。”
师:“真棒,那你快点让垃圾宝宝回家吧!”
幼儿完成垃圾分投任务。
主题式环保活动能够把幼儿生活中的场景和环保教育结合在一起,在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中,生活化主题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教师要从生活中发掘环保主题,并将这些主题设计成有趣的游戏的形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以此提高幼儿环保教育效果。
三、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契机,因为幼儿多习惯于形象思维,所以,在生活中讲环保、做环保,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开展环保教育,往往能够激发幼儿主动探究、主动实践的兴趣,在提高环保教育成效的同时,也有利于幼儿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的培养。环保教育要“见缝插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机会的进行,这样的形式往往比教师刻意开展环保教育课效果要好得多。
譬如在孩子们午睡前,教师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些关于环保、垃圾分类的小故事,如《小鱼为什么要跳舞》、《垃圾箱四兄弟》、《转运车生气了》、《100岁的小电池》,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到垃圾分类不仅仅是把不同的垃圾分开,更是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每天孩子们离园前,教师可以把一天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和孩子们一起做分类:纸屑、零食袋、玩具包装等,这些看着平常的举动,其实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会让孩子在关注幼儿园环境卫生的同时,将环保意识、垃圾分类意识内化于心,在生活中主动去践行,从而体现出幼儿园环保教育的真正效果。
四、幼儿环保教育融入信息技术
对于生活经验不足、理解能力有限的3-6岁儿童来说,环保教育有很强的抽象性,一些成人很容易理解的道理,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是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在环保教育中也是一样,所以教师要尽量减少理论性教育,更多的从生活化的教育主题入手,让孩子们切实体会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理解环保的重要意义。基于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拉近环保教育和生活实践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们在有趣有益的信息技术情境下理解并实施垃圾分类。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幼儿环保教育不再是停留在书面和口头上的教育任务,而是切切实实与幼儿的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不但能够丰富环保教育形式,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的良性竞争意识,从而使环保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实践,而且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情境安全系数高、内容丰富、资源广泛、趣味性强,所以在幼儿环保教育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结语
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垃圾分类从娃娃教起,在倡导环保教育和绿色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切实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环保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在生活中具备良好的环保能力。教师要避免硬性的理论灌输,而是要结合幼儿的年龄、行为、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设计活泼生动的环保教育游戏,倡导家园合作,让环保教育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幼儿正确的环保意识和规范的环保习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能够使孩子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赵斌洁.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刍论[J].成才之路,2018(35):72.
[2]陆燕红.让绿色环保永驻幼儿心田[J].环境教育,2018(10):49-50.
[3]柯飞燕.在环保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行为道德[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37-38.
[4]余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幼儿园开展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实践体会[J].华夏教师,2018(13):7-8.
[5]李心湄.幼儿环保教育融入区角活动探究[J].成才之路,2018(13):73.
本文系广东省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三位一体’开展幼儿环保教育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ZJYB079
作者简介:陈葵(1969-08),女,汉族,籍贯:广东省湛江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幼儿园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