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蔡淑滨
[导读]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蔡淑滨
        平和县南胜中心小学,福建省漳州市,363701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程度,并且语文还承担着一定的人文教育作用,因此加强语文学习在小学阶段十分重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堂阅读是一个良好的学习途径,能够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和语句练习,从而提升对语文文字的印象。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进行明确,然后对加强课前预习工作具体内容进行阐述,再对阅读教学课堂相关工作进行探讨,最后对做好课后总结反省工作进行了简单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实效性
前言
        培养小学生进行课堂阅读能够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并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进而通过文字感受到较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另外,小学生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特性来进行语文阅读课程设计,通过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经历之后,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后,会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
1.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
        首先是阅读教学方法较为传统,通常就是选择一篇阅读课本内的内容来让学生进行自行阅读,然后在一定的时间后教师就阅读的文本内容进行讲解,讲解完毕后再进行阅读题目的训练[1]。这样机械的教学模式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丧失掉阅读中逐渐发现意义的乐趣。比如教师只采用课本中的文章,很多学生大都对课本中的内容预先读过,因此教师在让其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部分读过的学生会因为新鲜感的缺失而导致阅读效果不佳。并且小学生年纪较小,自控能力差,教师在布置完阅读任务后学生不一定能够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阅读任务的展开。
        其次教师所设定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够合理,往往只是在乎学生是否能够取得高分,但是应试教育的高分并不能够完全代表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掌握水平。况且小学阶段是积累知识打下基础的阶段,如果学生没有能够建立一定的坚实基础,会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产生漏洞,仍然需要学生将缺失的语文基础补充回来。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因为缺乏相应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效率普遍低下,这样的阅读即便是多次进行也收效甚微,教师应当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给予其一定的指导。另外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并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检验,仅用一些阅读题目是无法准确地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做出完整呈现的。
2.加强课前预习工作
        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专门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方法的引导教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独立预习能力,然后再给予学生清晰明确、充分合理的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遵循教师的指导来渐渐开始进行独立预习实践。在学生刚开始预习的阶段,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感觉到压力,从而对预习任务产生厌烦。教师还需要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预习成果的检查,并且要做好同家长的沟通,确保学生在家中预习的效果。
        另外教师所有给予的预习任务不能够包括全部的课堂内容,尤其是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就阅读内容对学生有所保留,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仍然有所发现,保持新鲜感。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对生字进行认识了解,而生字又需要借助工具书才能够进行了解,因此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在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后,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针对一些次要的问题进行简单描述,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就重点难点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2]。


3.做好阅读教学课堂相关工作
        首先教师应当对阅读材料进行精挑细选,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成长。比如小学三年级课本中的《童年的水墨画》一文,教师可以通过文中多处的比喻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且本文优美流畅的语句也可以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文本印象,提升学生的文本审美能力。教师在选择课本中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能够将课本中的内容以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方式角度呈现出来,让学生保持对于语文知识的思考和敬畏,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课外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阅读技巧方法的教授,也要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思想内涵进行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成长,为学生在课外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们去进行阅读情境的体会,也可以通过寻找到合适的比喻来让学生加强对文章中情感的理解。比如在五年级下册课文《月是故乡明》中,要针对作者对于故乡的怀念感情,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曾经有过但是现在却不在了的事物,可以是死去了的宠物,也可以是搬家前的地方等,通过让学生思念感情的迸发来深入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缅怀思念之意。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应当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来进行调整,避免传统教学方法中机械沉闷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根据学生的意见看法来引导性地让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知识中来[3]。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充分把握课堂动向,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群体性思维的引导,让学生加强互相之间沟通联系。并且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在课堂中安排一些团结协作的课堂内容,比如以小组为单位来寻找具有对立关系的事物,或者可以将文章中的内容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表演,比如课文《景阳冈》中武松和店小二之间的对话,甚至可以进行武松打虎的表演,来活跃课堂气氛。
        阅读的核心是在作者的引导下进行思想上的二次创造,因此在学生阅读过之后,教师应当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读后感的表述,也可以根据阅读过程中受到的启发进行自我创造。只有让学生切实地进入到文章创造的过程中来,才能够感受文章中句法和结构的巧妙,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阅读课堂的印象。
4.做好课后总结反省工作
        首先是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课堂结束后积极询问学生的意见,然后根据学生的有效意见来针对性地对课堂形式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模式能够更加符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4]。其次教师还应当进行自我审视,回忆在讲课过程中有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期哪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认真寻找其原因,在下次讲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在课后还要对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任务,确保学生能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并且还能够进行一定的拓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阅读热情能够在课后有所延续。
结语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实效性,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优化,不仅要充分考虑到班级的实际情况,还要就学生性格特点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在新时期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荣芳.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10):P.219-219.
[2]唐秀亮.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 中外交流, 2019, (044):168-169.
[3]钟玉卿.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文教资料, 2019, (023):84-85.
[4]黄丽容.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 卷宗, 2018, (011):139.
作者简介:蔡淑滨,1990,女,汉族,籍贯:福建省漳州市,职务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单位:平和县南胜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福建省漳州市,363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