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可均
上海公安学院
【摘要】:体育教学是公安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提高警察体能和技能的重要手段。警察体能是警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公安院校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警务技能的一门重要课题,而公安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则影响着未来警察队伍的战斗力。本次研究通过阐述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的现状,对“智慧体育”的教学意义展开探讨,落实学校智慧体育系统,推进体育改革。
【关键词】:公安院校;体育教学;智慧体育
前言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发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指出,“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更加明确了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将“健康第一”作为首要理念。作为培养未来警察的院校,我们更应做好排头兵。
一、关于智慧体育教学开展运用的现状
在体育教师(主导)、场馆器械(载体)、参训学生(主体)构成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传统体育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着“难量化、难记录、难监督、难分析”的教学痛点,科技+体育+教育的“智慧体育”理念的提出正在着力、逐步消除这一痛点。
智慧体育教学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在公安院校中关于“智慧体育”教学训练的探索还较少,公安院校智慧体育教学模式应该怎样构建,其策略与路径应作如何选择,拟达成的目标与成效如何,是为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智慧体育”教学的意义
2019年上半年浙江省教育厅对全省56所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的大三学生和45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大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主要指标(5项)进行了现场抽测。其结果显示,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平均分为70.35分,合格率为86.62%,优良率为14.66%。可以说,这样的结果实在算不上理想,也让更多人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隐隐担忧。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前进,生活节奏变快,学习压力增大,各种环境污染无处不在。导致现在的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包括他们的视力、体能、力量等。由此,“智慧体育”系统同样肩负着为学生体育运动提供健康指导的功能。
三、公安院校“智慧体育”教学训练模式的构建
基于5G背景下,校园“智慧体育”平台基于数据化运动解决方案,利用智能物联网技术,将训练场地、运动器材、硬件设备等串联起来。将影、音、视、图等素材和传统体育课堂结合,充分运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大学体育、警务体能等课程教学。
一个校园“智慧体育”平台也可分为三个大系统,每个大系统里又包含着若干子系统,同时系统里面又分为学生端、教师端和管理后台模块,使得系统之间互相联系却不影响,所有的数据将上传至平台中心,实施数据共享。
(一)体育课堂数据化监控
在课中,学生需要佩戴运动手环和加速度计。在保障大多数学生运动强度的同时,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避免“一刀切”。老师可在上课过程中实时监控学生的训练心率,心率百分比和热量消耗,检测学生的训练强度。课后可查看学生训练报告,根据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丰富的训练数据可为不断优化课程提供客观依据。
(二)校园体育数据化训练系统
运动手环不仅仅用于课堂上,学生只需佩戴运动手环,在校园内也能将体育数据化,教师可在操场实时监控学生的运动状况,为个别学生的体质提出建议改善运动课程,解决运动风险预警,提高校园运动安全防范水平。
(三)体育成绩统计分析
日常体育考核时,老师可通过小程序记录学生各项体育测试成绩,后台提供编写的成绩统计分析,计算学生的进步率。后台系统能够查看整个班级的运动状况,老师能够根据报告及时调整课程规划。也会为定时推出个人数据分析,回顾学生的身体数据及运动记录,为日后个性化训练提供数据基础,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四、公安院校“智慧体育”教学训练实践——以上海公安学院为例
根据公安院校智慧体育教学训练模式开展教学训练实践,随机选取2019级刑事科学技术一区队、治安学三区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智慧体育”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对照组采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观察两组学生的体能素质差异,验证“智慧体育”教学的效果。
.png)
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来看总体略有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p>0.05),这可能与大学生成年后体质的成型与定型有关。据以往研究发现,体能的发展有其特定规律,青少年时期体质与训练的干预成正比关系,训练负荷越高,体质提升越明显。
由以上数据可知,实验组的干预措施,即智慧体育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体能素质和水平。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体育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中国学校智能“智慧体育”系统正在逐渐形成。公安院校的警体教学训练属于体育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有其特殊性,比如需要对标公安部关于警务人才的培养要求,契合职业发展特点等。故在设计与实践中,应基于实时检测系统与体育教学的结合,打造“智慧警察体育”系统和模式,如此既可以帮助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实现智能监测和反馈,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锻炼状况,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又促进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走向了体育教学的实质,实现了体育教学的有效化、合理化和长期化。
参考文献
[1]韩潇.智慧体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
[2] 徐洁.“智慧体育”背景下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0.3
[3] 韩勤.在体育教学中智慧课堂的应用探究[J].学校体育学,2020.4
[4] 吴键,袁圣敏, 中国学校体育智慧系统的整体思考与构建[J].2020.5
[5]高亚婕,胡 乔,“互联网 + ”下高校体育智慧教学的探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