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小学思政课程的考察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作者:王坤
[导读] 日本的小学除了学识教育,非常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的塑造
        王坤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摘要:日本的小学除了学识教育,非常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的塑造。日本小学的道德课是大力塑造学生思想品格的主要载体,思政课程的设置从日常小事着手,浅显易懂而且潜移默化地塑造小学生们思想品格。此外,具有日本特色的“食育”让学生从小养成了奉献、珍惜粮食以及爱惜资源的良好品格。体育活动同样也是思政课程的重要一环,在强身健体这一大前提之下,体育项目的设置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重视团结协作。
        关键词:日本 小学  课程思政 食育
        本文以对日本广岛县东广岛市市立西条小学校为对象,通过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两个方面来对日本的课程思政进行考察。课堂教育主要通过一年级新生的道德教材[ 《あたらしいどうとく上》東京書籍,2017年。]为例,课外教育则通过“食育”和体育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道德教材由34课即34个故事组成,在内容上设置的非常浅显易懂且充满故事性和趣味性,易于被识字不多且理解性不强的一年级新生所接受。内容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小事例,以求以小见大塑造学生的人格与品格。课程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课:有礼貌,要主动跟别人打招呼
        第二课:遵守秩序不插队
        第三课:注重公德,不给别人添麻烦
        第四课: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值日生)
        第五课:助人为乐
        第六课:诚信(金斧头银斧头的故事)
        第七课:不歧视并帮扶残疾人
        第八课:不害他人之心
        ……等课程组成。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意图塑造日本小孩的如下品格以及素质:
1.讲礼貌懂礼仪
        2.善恶判断、自律、自由以及责任自我节制
3.勤劳
4.奉公精神
5.为他人着想的善意
6.正直、诚实
7.伸张个性
8.实现理想的勇气、努力和坚强的意志
9.学会感恩感谢
10.重视友情信赖他人
11.遵守规则
12.公平、公正、有社会正义感
13.热爱家人以及家庭,并丰富充实家庭生活
14.热爱学校等集团生活,并充实集团生活
15.尊重传统文化和历史,热爱国家和乡土
16.具有国际主义观念,参加国际亲善活动
17.尊重生命
18.热爱自然,环保主义
19.有敬畏之心,等。
        通过以上考察表明,日本的“思政教育”与我国现在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但是,与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条项有所不同的是,日本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没有被特别重视。根据日本2017年《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对于小学道德教育的指针显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尊重传统与文化,热爱国家与乡土的态度[ 日本文部省《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
https://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8/09/05/1384661_4_3_2.pdf]。但是,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全体师生一起升国旗唱国歌的现象基本没有,根据笔者参加的日本小学的入学典礼来看,日本虽然在体育馆内张贴了国旗,但没有升旗仪式也没有齐唱国歌,而只是由高年级同学唱了校歌。

而且,校园内虽然有旗杆,但悬挂国旗的时候非常少见。这是因为日本人很多人担心爱国主义教育会滋生二战前的日本的国家体制[ デリー新潮
https://www.dailyshincho.jp/article/2020/01021131/?all=1]。二战终结以前的日本学校教育,极度宣扬忠君爱国以及军国主义的内容[ 莫宇绯〈中国と日本における愛国心教育の比較研究〉《弘前大学学術情報リポジトリ》,2009.3。],由于爱国主义容易与侵略主义发生关联,因此现在的日本公立学校教育中不愿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当然,一些右翼分子强调在日本学校教育中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张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食育”可以说是日本的一个特色,也是近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在重视和学习的对象。日本法律规定小学生是要校内集体共用午餐,饭菜由学校食堂制作或由外面的食品工厂配给,但要由过每天的值日生负责运送、分发等工作。“食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使日本小学生从入学伊始就具备了如下意识以及素质和能力要求:
        1.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
        2.作为班集体一员为大家分发食物自己的义务
        3.自己的要义务(工作)要努力完成
        4.努力工作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及大家的高度评价
        5.会得到大家的感谢,从而
        6.自己会得到满足感
        7.珍惜食物,杜绝浪费
        8.提高动手能力
        9.饭后大家共同清扫整理教室的团队协作意识等等。
   午饭的时间大概为四十分钟,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吃完所分发的食物,哪怕已经开始上课也可以继续在课堂上用餐。目的就在于从小教育每一人,日本是一个资源疲乏的国家,因此大家都必须养成珍惜资源杜绝浪费的良好习惯。
        体育活动在日本学校同样被高度重视,但日本的小学体育教育重视团队协作,而不强调与鼓励突出个人主义以及表现的项目。日本小学每年也举行运动会,但是与中国的各个年级共同参加不同,由于学校场地所限,往往是每个年级单独召开,家长也可以前来加油助威。比赛的项目基本全都是弱化个人竞争而强调团队竞争的项目,各个班级的男女虽然分开竞争,但是最后班级男女两个团队的成绩总和来决定排名而不分胜负。比如有一种类似于扔沙包的小游戏,大家一起朝一个类似篮球框的篮子里扔沙包,篮子是封底的,以在规定时间投入篮中数量最多者班组获胜。当然,即使获胜也是没有奖状更没有奖品,其目的在于大家共同参与,培养大家的团结协作精神。
        当然,个人项目也是存在的。西条小学校每年秋冬之际会举办一个小长跑赛,同年级的同学按照性别分成两组分别比赛。由于个人体质的原因,必然会出现跑的快的选手和跑的慢的选手,大家在为跑的快的选手欢呼的同时,也会对跑在最后的选手拍手加油鼓劲。这使得日本人从小养成了坚韧、从不放弃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完全体现在了日本的专业运动员身上,不论是足球还是排球等各种团体项目,即使是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之下,日本运动员也一如既往认真对待每一秒钟,这必然和小学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和周围的氛围有着密切联系。
        体育项目的绝大多数都是竞技体育,是要分胜负求名次的,而且其中大多数是看中个人表现的个人项目。这些项目到了初中之后才开始全面开放,在不放松团体协作精神的同时,开始塑造每个人的个性,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总而言之,日本的学课堂内外的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德智体”三个方面的塑造,这和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一致的。但是我国的国情突出的是智力的竞争,也就是分数与名次的竞争,因此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对于德育的教育重视程度有所欠缺,对于体育教育更是有待加强。同样,日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一定问题,虽然近年来日本各界开始有所反思,但基本上公立学校执行的还是宽松教育,不强调分数上的竞争,致使学生的学力水平有所下降。不过,校外各种培训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宽松教育的不足之处。
        我国的课程思政也应该立足我国的国情,取长补短,广泛吸收博取如日本等国在课程思政上的成熟以及良好做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