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作者:杨哲
[导读]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

        杨哲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温仁镇王盘小学 河北保定 071100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各项素质全面发展也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对于小学美术课来说,不仅仅是将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教师也要结合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发现美,在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前言:美术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也是一种艺术文化修养,学生从小学习美术对其日后的艺术思维与创新思维都有极大的启发,然而美术并不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运用到生活中去。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美术课堂是他们用来学习美术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引领学生将美术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是极其有必要的。
1、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美术源自生活,又美化着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将使艺术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我们应把生活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地掌握及自身能力地提升。美术提高了人的审美能力,所以在美术中需要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景,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小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要利用各种具体事物与形象激发其想象力,而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能够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生活背景,将学生置于生活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契合点,将其联系学生的生活,最大限度挖掘出学生的想象潜能,帮助学生轻松学习美术。由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让整个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确保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能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也能顺利实现。
2、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创设生活情境,教育形式生活化
        皮亚杰曾说:“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而不是在美术情景中学习。”生活本身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很多的资源,在学生的生活中每天经历的衣、食、住、行等与人交往等实践活动,都是可被利用而且应该恰当被利用的美术教育契机。
        2.1.1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资世界
        它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果实、树叶、花草、景色、丢弃的器皿、包装盒等这些材料都是接近学生生活,易唤醒学生创造的欲望,因此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收集材料,为创造美打下基础。我在教学人教版美术二年级《叶子上的小“血管”》时,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最美的叶子,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叶的形和色,用手触摸叶子,发现它的美感;三年级《校园里的花》时,组织学生走进绿草如茵的校园,让学生观察花的形状、颜色、结构,有的独自观赏,有的成双成对,有的三五成群,无不情绪高涨,议论纷纷。每个学生的发现各不相同,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有了新奇的收获。有的学生发现花的形态优美,造型多样,有的发现色彩丰富,有的发现花瓣的数量数不胜数。如:面状的牡丹花、山茶花它的花瓣像爱心、水滴等;条状的菊花、向日葵它的花瓣像长条、细椭圆形的花瓣也可以看成线状。大自然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资源。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兴趣盎然、惊喜连连,是高效的。


        2.1.2命题创作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
        教师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最大限度给予学生体验及感知,大胆运用美术手段进行自我表达,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和融入真情实感地创作,从中体会现实生活的美好。这样的教学活动还能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与创作技能,还激起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我就命题:《我手画我心》,用你五彩的画笔,画出你对家乡的热爱;《大足石刻—佛像》,有的学生把平时的废纸用水侵泡揉成纸浆再加上五彩缤纷的色彩,用粘贴的形式进行表现;还有的把生活中的绒线、五谷杂粮等运用创作中,各有千秋,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惊喜。让大足石刻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这样,虽然统一命题,但并没有禁锢学生思维,反而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更多的孩子能随心而作,同样的类型,作品并不单一。
        2.2利用身边资源,教育素材生活化
        源于生活的材料因具有具象性、熟悉性、丰富性的特点,容易与儿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发儿童的好奇心、亲切感,让美术活动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食物、生活用品、废旧物品等,通过被创造与利用,就能成为美术活动的材料。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儿童生活中多元的美术教育资源和工具材料,提供丰富而有层次的真实素材,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化美术活动,让儿童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还要灵活使用教材,开发地方本地特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生活实践化,营造出其乐融融的教学氛围。在这样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中,让学生观察、记忆自己喜欢的事物的特征。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使教学内容紧紧地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们参与美术活动创作,表现的兴趣更浓厚了。总之,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感受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是他们心灵的反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去利用好教学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效果。
        2.3美术来源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再现性美术作品创作的源泉是现实生活,美术形象自然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然而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而成的。如果美术这颗种子,离开了这广袤的沃土,又怎能生根发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呢?树高叶茂,系于根深。正如活鱼离不开水一般,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更要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我们要学以致,学习是为生活而学习,创造是为生活而创造,美术作品的创作本是为生活而创作。美术生活化的教育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让作品回归大自然,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的作品创作,整合创新,给生活锦上添花。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价值与魅力,艺术来源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结语:总之,美术教学的生活化唤醒了学生的生活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美术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教师应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美术教学中的生活资源,使美术课堂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联系,让学生不断地从生活中获得学习美术的灵感,从而激发学生使美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美术教学应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画画的根本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感知和理解。只有让学生不断地积累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事物,感悟生活中的美,让学生自由、愉快地进行想象,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情趣,从而创造出更新颖、有趣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贾梦圆.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浅谈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91-92.
        [2]纪丽剧.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8):235+244.
        [3]孙镜如.生活化教学与小学美术的有效融合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2):90-92.
        [4]孔令蒙.打开生活之窗,徜徉多彩课堂——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35):165-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