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作者:谷晓丽
[导读] 音乐教学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
        谷晓丽
        昆明城市学院    650000
        摘要:音乐教学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能有效地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丰富高校学生情感内涵。本文在阐述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作用的基础上,探究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策略,期望能进一步提升高校音乐教学质量,并通过音乐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音乐;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音乐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气息,在高校教学中,高质量地开展音乐教学,能通过音乐独有的韵律、情感,实现学生的有效引导,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多种品质与能力。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少数民族音乐是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其能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素质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了音乐教育的深化改革,在具体教学中,有必要进行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方法的全面创新。
一、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合少数民族音乐的作用
1、补充音乐教学内容
        高校音乐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艺术性,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音乐教学内容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高校音乐教学,是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少数民族音乐的融合补充了高校音乐体系,其使得高校音乐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在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学生能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源头的探究与发现,提升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这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具有积极作用。
2、丰富高校学生情感
        音乐本身具有熏陶人、引导人、教育人的能力。在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能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认知、理解和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我国少数民族民风淳朴,少数民族歌曲具有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双重属性,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能有效发现少数民族音乐中的这些艺术美感,这对于丰富学生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其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1]。
3、培养多种情怀能力
        少数民族音乐具有民族性、特色性的特征,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开展民族音乐教学,能通过提升音乐文化的研究水平,增强学生对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理解能力,这不仅促进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而且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音乐中往往还蕴含着独有的精神与情感,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深入挖掘这些精神与情感,能实现学生多种素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1、通过讲解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当前音乐教学实际可知,高校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更高,喜欢少数民族音乐的学生占据极少比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开展少数民族以后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具体音乐的来历,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这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在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就注重这些音乐歌曲背后知识的有效收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确保学生更加积极注定地欣赏音乐,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重视高校音乐教材内容的调整
        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还应重视教材的合理选择和调整。结合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目标要求,在高校音乐教材设计中,应助于整合当地的文化资源,要求教材编排人员从多个层面收集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并且对收集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进行合理调整,以此来满足高校少数民族教学需要。譬如,在整合少数民族音乐教材内容时,除传统戏曲外,还应增加民间音乐和民间乐器等内容,此外应增加传统艺术作品,以此来彰显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与民族特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少数民族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歌曲教学关系的协调,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流行的歌唱形式融入到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当中,以此来创造多种歌曲表现形式,增强民族音乐表现活力,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3、调整民族应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2]。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同样需要结合这一目标要求,积极的创新民族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新时期,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方法创新中,应注重以下要点:其一,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应将声乐技巧教学作为基础,侧重民族音乐内涵的教育,通过音乐内涵的展示,丰富学生情感,实现学生多种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其二,在具体教学方法应用中,应摒弃传统教师领唱、学生跟唱的固有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系统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重视小组教学方式应用,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这样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学生能过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讨论和欣赏,各抒己见,继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其三,在现代民族音乐教学中,还应重视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软件的应用,通过多媒体设备、信息技术系统收集有关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中,通过国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民族应用教学前后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还可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艺术形式联合起来,以此来提升民族音乐的影响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在民族应用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
        要进一步提升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注重情感因素的有效融合。少数民族音乐往往蕴含一定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内涵,将情感因素融入到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对提高学生欣赏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其能有效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情感内涵的理解和领悟,这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具有积极作用。
结语
        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现状,积极创新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升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效果,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琳.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实践[J].当代音乐,2021(5):35-37.12.
[2]刘媛媛.基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研究[J].科技风,2020(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