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高职中外合作办学 EGP 优化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作者:丁虹
[导读]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中的第九条战略任务
        丁虹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杭州市311231

1. 项目的研究意义: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中的第九条战略任务是:“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及“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和成果体现, 它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引进国际资源的一个缩影, 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背景下,合作办学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开放合作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2020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第7年,为培养更多优质的“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合作办学规模日渐扩大,职业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办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EGP(通用英语)教学作为中外合作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持续深入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通过系统性的英语课程建设和优质的英语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才有可能在国内接受来自国外合作院校来华外籍教师的纯外语的专业课程授课。因此开展EGP课程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建设,巩固并提升合作班学生国际通用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目前合作办学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也是永葆“一带一路”建设蓬勃生机和推陈出新的关键。
        
2. 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现状:
2.1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可上溯到清朝末年创立的格致书院。自2001年,我国加入 WTO后,按照承诺,我国将有条件、有步骤地开放教育服务领域,随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进入快速发展期。
        ① 办学地域分布较广且呈现 “东多西少 、地域不均衡”态势;浙江省高校合作办学数量一直位于前列,而且还在持续增长之中,这是本项目研究的意义所在。
        ② 合办专业逐渐增多且呈现“理重、文轻”态势;我院主要专业均为工程类相关,学院的国家级重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开设了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
        ③ 合作国家中呈现出“发达国家较多,发展中国家较少“的态势;数据显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是合作最多的国家,而这四个国家均是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发达国家,EGP英语课程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以多元化的角度看待外部世界, 也是对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的重要保障,印证了中外合作班英语EGP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2.2 中外合作办学EGP教学研究现状:
        在知网中以“中外合作办学”及“英语教学”为关键词搜共有记录532条,近年来中外合作班EGP教学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语言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词汇量低,缺乏系统的语法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有成就感、获得感,导致学生对合作院校以及合作国家的教育、就业政策等知之甚少,从而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就没有了出国学习和就业的热情。(王艳琴,2020)
        ② 英语教学的通用性(EGP教学)和专业性(EOP教学)的平衡:作为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 高职英语也不可能成为专门服务于特定专业中外合作项目的专业英语课程, 这样就完全背离了高职英语的课程属性。

因此, 如何平衡两者在通用性和专业性上的差异, 直接关系到高职英语课程能否进一步凸显其行业性与职业性的特点,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参与合作办学过程中的全英文授课环节。(邓弼权,2019)
        ③ 中外合作项目英语课程文化交流单向性明显:英语课程重视国外先进英语课程体系的引入及本土化,一定程度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输入能力;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难免拘泥于原版阅读及视听材料,对隐性课程中价值引领的挖掘浮于表面,容易淡化或片面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影响文化输出能力的培养,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程度大打折扣。(徐晔,2020)
        ④中教和外教之间鲜有沟通; 目前,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师资主要包括中方学校英语教师 (读写课程为主) 、外方英语教师 (听说课程为主) 和中外方专业教师 (全英文授课) 。
        很多合作项目中, 他们各自为营, 只看到自身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优势, 却忽视了对方的长处, 长期以来, 中西英语教学方法不能实现优势互补, 也阻碍了英语教学的生态性发展。(陈琼,2019)
        总的来说,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国际化的不断进步,推动着中外合作办学在教学规模和层次方面有显著的发展和提高,但在学生兴趣培养,教学内容平衡,课程价值挖掘和师资培养协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拓展和进步空间。
        在打破原有的结构之茧后,应构建与需求侧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实现合作办学英语课程的科学统筹、合理设置,使中外英语课教师形成合力,改善英语课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素养,文化意识素养和学习能力素养,为外方专业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有助于培养个性化、国际化和创新型的人才。

3.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1 中外合作班EGP教学由“标准化”向“优质化”转变,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素养。
        2020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第7年,为培养更多优质的“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合作办学规模日渐扩大。而办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英语作为中外合作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持续深入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通过系统性的英语课程建设和优质的英语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才有可能在国内接受来自国外合作院校来华外籍教师的纯外语的专业课程授课,也才有机会到国外的合作院校进行深造。
3.2 中外合作班EGP教学应积极推进EOP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素养。
        随着教育的国际化, 中外合作教育项目蓬勃发展,其中绝大多数为非语言类专业,因此优化英语类课程的教学内容, 从学习者的就业需求分析入手,推进行业英语EOP的教学,做好行业特色的教材编写,使学生在夯实通用英语知识时,逐步熟悉行业英语。
3.3 中外合作班EGP教学需发挥“隐性思政”的作用,在文化坚守和国际融合中寻求有效平衡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素养。
        合作办学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引进国外的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及大量的西方文化,在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下,作为教学中重要环节的英语课程更应努力发掘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及融合的关联,把文化自信教育融入语言学习的过程,将文化自觉的要求与课程自身的教育内涵相结合,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拓展其教育教学功能,实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

参考文献:
[1]徐晔.“课程思政”理念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优化研究[J].才智,2020(14).
[2]陈琼.生态视角下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的困境和出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3]Guo Ru. Curriculum Refor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Curriculum Theory[J].Overseas English,2017(11).
[9]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8-29).http://cpc.people.com.cn/shipin/n1/2018/0830/c243247-30262192.html.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