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文化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俄语》思政建设的有效 途径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作者:张博雅
[导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茶文化可以称之为一颗璀璨明珠
        张博雅
        淄博职业学院 国际学院, 山东 淄博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茶文化可以称之为一颗璀璨明珠。本文以茶文化为例探索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俄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路径,充分调研目前高校思政改革所遇瓶颈,把中俄跨文化案例作为思政教学特色,丰富教学方法和课堂形式,完善师生互相考评机制,助力传统文化元素走进外语教学课堂,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传统文化;茶文化;大学俄语;课程思政
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俄语》思政建设意义重大
        中华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国家的精神命脉和思想沃土。目前看来我国虽为文化大国,但中国学术和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我国现有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并不对等。而且我们也看到青少年群体对待西方文化上存在盲目接纳和非理性投入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时指出,“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各高校应该将为国育才,帮助青少年建立文化自信,持续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作为根本出发点。
        《大学俄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应该在传授学生俄罗斯语言文化相关知识的同时,将中国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S].教育部,2020.]从而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保持战略定力,挺起脊梁,培塑自我,自觉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以茶文化为例探索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一)传统文化之明珠-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关于茶叶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神农氏,所以茶文化必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比璀璨的体现。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养生、修性、怡情、尊礼四个方面。养生是茶文化的功利追求,修性是茶文化的道德完善,怡情是茶文化的艺术趣味,尊礼是茶文化的人际协调。[ 程启坤,姚国坤,张莉颖. 茶及茶文化二十一讲[M].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它不仅体现在制茶工艺和饮茶器具上,还体现在文化活动和社会制度之中。茶文化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呈现出多元化的体现,在其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佛家的禅机,道家的道法自然,甚至是儒家的中庸与和谐。在行茶之时,以行云流水之势将烹茶一气呵成,然后一品甘茗。余悦这样概括中国茶道精神:中和之道,自然之性,清雅之境,明伦之礼。[ 余悦. 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J].农业考古,2005,(5).]
        当今世界茶文化呈现大流行趋势,虽起同源,但各有异同,也导致了我国青少年对茶文化的认知错位。所以在全球大思潮背景下,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明珠-茶文化有效融入外语学科的思政建设之中是必然之举。
(二)茶文化融入《大学俄语》思政建设探索
        1.挑战重重
        将茶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一定困难。
        首先,高校传统思政教育自身存在内容乏味,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课堂上教师多是照本宣科,内容空洞,教学内容对学生毫无吸引力。其次,当今社会就业压力较大,高校会更加注重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的培育。像《大学俄语》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语言类学科,第一注重的是专业知识,其次是职业技能,而茶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要想融入课堂并达到良好效果,必须和职业素质教育主题紧密结合,这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思路。


        2.实施策略
        将“课程思政”的思路贯穿于《大学俄语》建设全过程,把线上线下、课上课下为一体的跨文化对比案例融入课程并成为《大学俄语》课程的特色。
        (1)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跨文化案例为主线
        以第一册第四章朋友们 (Друзья)为例,本章教学主题是朋友相聚,饮茶弹唱,共话回忆。可以将茶文化元素融入中俄跨文化案例呈现在课堂上,与本章内容前后呼应,达到最佳教学成果。教师不要在大面上泛泛而谈两国的茶文化,这样易导致内容乏味,难以激发学生了解茶文化的主观兴趣。可以列举中俄茶文化的某个具体元素进行对比陈述,比方说茶具。
        中国和俄罗斯都把饮茶作为一种交际方式,二者的茶文化也都很讲究茶具。在俄罗斯有“Какой же чай без самовара”(无茶炊便不能算饮茶)的说法,茶炊实际上是喝茶用的热水壶,手工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装有把手、龙头和支脚。俄罗斯的能工巧匠们常将茶具的把手、支脚和龙头雕铸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相较于俄罗斯茶具的单一,中国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有些还具有艺术收藏价值。单看材质就有陶土、瓷器、漆器、玻璃、金属、搪瓷、竹木等分类。外形更是多样,除了竹结、莲藕、松段等造型还有茶具外壁绘有山川河流,花鸟鱼虫又或者缀以名人书法等形式。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人们以此饮茶,意趣盎然,共享安逸。
        (2)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以朋友们 (Друзья)这章为例,课前教师通过智能课堂发布任务—搜集俄罗斯茶炊和中国茶具的历史,种类,造型,寓意等资料,上课时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搜集结果,而后教师展示俄语版中国茶具和俄罗斯茶炊的文化资料和图片视频并以此为背景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讲解完语音语法等知识点后播放中国清朝时期的茶具巅峰之美-粉青釉菊瓣壶连盖视频资料,课上引导学生思考饮茶在人际沟通中的作用并利用智能课堂发言讨论中国茶道精神的精髓。课后让学生思考茶具制作的匠人精神带给他们的启示,语音表达感受并进行线上汇报。全部课件和视频资料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课程资源一栏自由下载。
        通过本堂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博大精深茶文化之中的“和之道”,尽观茶文化中茶具元素的琳琅璀璨,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匠人精神。
        (3)完善考评机制,巩固思政教学效果
        把包含传统文化内容的思政建设贯彻课程始终,不仅要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思政元素,还要将其体现在考核和评价环节中。
        该环节不再只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考评,而是师生相互之间“以评促思”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可以根据课前主题资料搜集,课上汇报表现和线上课后任务反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将得分纳入期末成绩20%。学生对教师也要保留评价的权利,根据教师课堂传统文化元素的选择,资料的展示,以及思政教学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价,这有利于促进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
        在双方考评互相激励下,确保《大学俄语》课程思政建设见功见效,有效引导学生体验中华文化精深之美,璀璨之美,坚定本国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结语
        将包含茶文化等元素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广大学子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感知它的永恒魅力,从而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壮大中华民族精神命脉,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需要我们教育者潜心研究以扛起肩上大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