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锡利
江津区双槐树小学校 重庆 402289
摘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新课改后多次被提出,说明其对推动教育改革和推进教育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突出高效性,课堂教学也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开始关注学生体验感。文章认为,通过渗透“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有助于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但前提需要对“以人为本”有着明确认识,了解如何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这样才能确定实施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人为本;高效课堂
引言: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常常习惯以自身为中心来开展教学,以教导者身份来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跟随。在渗透“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过程中明确学生发展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融入课堂教学,有助于解放学生思维,实现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自主探究,从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打下坚实基础。
一、对以人为本的认识
以人文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将人类生存,也可理解成是个体生存,作为根本。对“以人为本”中“本”的理解,基于不同立场和角度,所得到答案也会有所不同。从哲学角度看,“本”既可以指世界的“本源”,又可以指事物的“根本”,基于教育层面探讨“本”,其实就是探讨事物的“根本”。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以人为本”亦可理解成“以学生为本”,既老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的本根目的,课堂教学需要视学生为唯一对象和重要主体。新课改后,小学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重要性,同时在素质教育理念推行过程中,明确了“发展”这一第一要义。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出“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贯穿至整个义务教育,宏观上看,该理念作用对象始终是“学生”,但由于同一个体在不同成长和发展阶段会表现出不同需求,也被委以不同发展任务和赋予不同使命,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若想通过渗透以人为本理念来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抓住目标群体的主要特征和实际需求。
新时期下,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设计方式均已不再适用,对“全面发展”也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从知识习得与应用角度看,通过渗透“以人为本”理念来提升小学教育质量,并不需要老师将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全才,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博学家,但却要求他们尽可能地通晓自身所处领域的知识,以及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领域知识,并能自如地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工作。比如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时,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技巧的关键在于写作方法,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展示不同写作方法时,需要更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而非一味照本宣科。
三、如何通过以人为本理念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突出互动,实现自主探索
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学生学习内驱力主要表现,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需要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主要以交流和提问方式来体现,若能给予“课堂互动”足够重视,教学有效性将得到极大提升。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中,老师借助精美课件来展示昔日圆明园美丽景色,在“美景”还原与“现景”展示对比下,学生视觉感官将受到强烈刺激,进而作用到认知。
此设计方式必定能够激发学生强烈情绪,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一系列疑问便陆陆续续在头脑中产生。此时,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性体问,如:
“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漫步在昔日的圆明园美景之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如果我们现在到了圆明园遗址,漫步在遗址之中,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要求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找到“圆明园毁灭”的真正原因。过程中,可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来探索答案,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大胆表达内心真实想法。
(二)巧设分层,满足学生需求
众所周知,个体存在显著差异性,将他们置于不同环境与条件下,表现效果会发生不同程度改变。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差异性具体体现在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等方面,基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来打造高效课堂,需要老师积极关注个体差异性。
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为例(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该文章主要特点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达情感;再借助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教学中,老师可以考虑对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中等程度学生,要求他们重点探索文章中的重点语句,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分析去感受文章中“爸爸”的严厉,以及“母亲”的慈爱,从而实现对文章情感的进一步理解;针对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要求他们重点探索文章语言描写方法,并鼓励他们尝试去,以培养他们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安排,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有助于提升自身薄弱环节,更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重视情境,聚焦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放在小学生身上最合适不过。对于老师来说,若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持有足有强烈兴趣。
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营造和创设相应内容情境,通过丰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比如,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周瑜陷害诸葛亮始末;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播放软件展示“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等,并要求他们深刻感受诸葛亮那时那刻所面临的困境。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或相关内容产生足够兴趣时,老师便开始引导学生思考:
“草船借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诸葛亮为什么不当中戳穿周瑜心机?”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并大胆设想“借箭”失败后会出现哪些场景。要求他们从“敌、友、我”;“天、地、人”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引导他们从自然天气、人物性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束语:
基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打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需要从学生个性化特征与兴趣特点入手,充分认识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来设计教学。当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还并且完全体现出来,其阻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文章结合有效教学经验对“以人为本”进行了认识,并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出“以人为本”进行了阐述。从当前实施效果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确在“以人为本”理念渗透过程中得到提高,但若想使其进一步发挥作用,还需提出更为有效的措施。希望本文观点能带大家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建军.浅谈如何以人为本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198-199.
[2]丑皓悍.浅谈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J].试题与研究,2020(3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