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作者:高小聪
[导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小聪
        甘肃省秦安县安伏镇中心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一、二年级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阶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阅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终身学习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距离《课标》的要求还很远。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更突出,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陔子的阅读情况,我对本校中高年级随机选取20名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
        1.了解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2.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3.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我校如何找到切合点,如何有效的开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1)学生课外阅读量极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过的课外书极少,其中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占45%,读过2—5本的占50%,读过10本的占5%。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能力低下。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课外阅读的占50%。只看情节,走马观花的占85%。,能够“问别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读书笔记”的占5%。
(3)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部分有阅读的兴趣的同学家中藏书5本以上的占10%,2本以上占50%,没有藏书的占40%。有60%的同学父母认为课外阅读用处不大。
(4)学生在阅读的书目中,娱乐类占比重高,对文学作品和与课本有关的阅读书目很少,存在消遣阅读情况。
(5)阅读情况竞赛测试
        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情况测试,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20%的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10名学生成绩处于30-50分之间,有5名学生成绩处于50-60分之间,有5名学生成绩处于60-80分之间,80分以上0人。

整体成绩较差,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很不乐观。
(二)出现原因: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一直以来,“课外书”被认为是“闲书”,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多大作用,没有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漠然视之,读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学生不会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来源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
4.家长不同意学生课外阅读,怕耽误学生的成绩。怕学生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5.学校阅读课开展的不够,给学生和家长没有进行思想的洗礼。
6.学校没有开展和家长、学生、教师联动的阅读机制。
四、改变策略
        1.培养兴趣:不同的学生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那我们,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该怎么做呢?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家长读书、看报、上网无疑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更爱看书,写作能力也强。如果家庭中缺乏读书的氛围,怎么指望孩子喜欢看书呢?这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家长自己放弃学习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并不鲜见。
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3.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5.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开展老师、学生、家长共读一本书活动。在共同阅读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未来搭建桥梁。
        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情况很不乐观,开展群文阅读更是困难重重,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责任还任重道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